假山、水池、石徑……各色鮮花點綴其中,與周圍美麗的自然風景完美融合,構成一處處別有風味的庭院小景。驅車開往江蘇省無錫市宜南山區張渚鎮,山里人家的庭院格外引人注目。眼下,創建這樣的“秀美庭院”已成為張渚人家建設美麗鄉村的自覺。從該鎮了解到,通過三年實踐,目前已有近400戶農戶積極參與創建,誕生了58戶星級“秀美庭院”。
秀美庭院,是宜興落實農村環境長效管理的一大亮點,也是張渚鎮打造美麗鄉村的一項特色品牌。如今,面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課題,張渚鎮又有了新思路,一張由秀美庭院“典型引路”向“面上提升”,從而連片成帶,打造美麗鄉村連片示范區的“超級藍圖”雛形初現。
由點及面 打造美麗鄉村連片示范區
13個行政村美麗鄉村過半,轄區內有善卷洞風景區、龍池山風景區等多個4A級景區,投資130億元的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在建……張渚鎮在生態稟賦與旅游資源上獨具一格。“好資源必須有好規劃與之相匹配。”張渚鎮黨委書記張敏認為。
根據各村特色、文化、交通和產業發展路徑,該鎮在鎮域東、南、西三個區域提煉出了三條各具特色的軸帶:打造東部善卷龍池·人文運動片區,南部窯湖小鎮·旅居休閑片區,西部禪意棲居·農耕體驗片區。目前,區域內道路、民房改建、環境整治等項目正在梳理,計劃分三年實施到位。
作為東部片區打造的重要節點,毗鄰善卷洞風景區的祝陵村為自己定下了兩個“小目標”。一是利用鄉土資源發展康養度假產業,二是突出文脈,打造古村落風情。從規劃到落實,祝陵村眼下動作頻頻。“我們剛敲定了梁祝康養產業園項目規劃。”村黨總支書記趙如法告訴記者。除此以外,趙如法還亮出了一項“*工程”——國山碑休閑通道。沿著離墨山盤山公路,開車可直達*保護文物國山碑遺址,山頂設置的兩大觀景平臺成為了該村依托國山文化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國山碑加上省級保護文物新四軍戰地標語、宜興市級文物玉帶橋、太平橋等文物,該村文化旅游布局日趨立體化。
由表及里 村莊景觀化、藝術化、景區化
緊挨著龍池山自行車公園里,省莊村的金家自然村“很宜興”。白墻、黛瓦、青磚,流水、籬笆的巧妙裝扮,構成江南民居獨特的風格;屋里、墻上、路邊,罐、甕、壇等裝飾精心設計點綴,陶都特色濃郁……
“庭院景觀化打造是村莊環境整治的*步,將環境提升至藝術層面,農民生活才能品質化。”省莊村黨總支書記楊來強說,如今行走在金家村,引人駐足的不僅有成片的茶園,還有一處處景觀節點。
景觀化的庭院、藝術化的節點,與龍池山自行車公園完美融合后,一個景區化村莊雛形初顯,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大批村民謀上了新職業,成為服務鄉村游發展的主力軍。去年,龍隱江南推出的“住宿+農事體驗旅游”服務,在酒店工作的56歲員工卻錫芳頗受啟發。到采茶季,她把酒店客人請到自家茶園觀賞制茶。經過制茶展示和包裝宣傳,茶葉身價提高數倍。
張渚計劃今年再打造多個“藝術村”、“文化村”,芙蓉村的石羅墩自然村以山石、映山紅為主體來點綴安逸的農居生活,善卷村的上東自然村挖掘梁祝書院文化建設國學館等。
內外兼修 有好風景也要有好民風
“美麗鄉村*不是用涂料刷出來的,只有建立了好民風才叫真美。”說起美麗鄉村建設給村莊帶來的變化,趙如法感受頗深。“村民自發組建了‘國山情’志愿服務隊,清潔家園、扶老助殘各項公益活動全包。”
而在張渚鎮,像“國山情”這樣的志愿者服務隊伍有50支,遍布村莊、企業,鎮注冊志愿者達10884名,占全鎮人口的15.1%。
“村里30多位義工,多年來從未缺席過。”這是善卷村黨總支書記李為清任職20多年來讓他*為感動的事。
結合美麗鄉村打造,今年張渚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也同步加大力度,力求做到內外兼修,有好風景也要有好民風。通過舉辦梁祝愛情文化節系列活動,包括集體婚禮、十佳金婚夫妻評選等,引導培育村民良好的婚戀觀、家庭觀、生活觀。向廣大村民傳授衛生清潔、綠色生態等理念和知識,幫助農民革除生活陋習,提升個人形象,建立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