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繼續提倡種植國標二級以上的優質稻,優質稻種植面積將擴大到22萬畝,近20萬公斤優質稻種在去年底就備好了。目前,全市水稻播種面積已達40%以上。”馮炳亮說。
轉變模式提倡稻漁綜合種養
“從去年4月開始,我就買了一批5克重量的甲魚苗進行培育,現在已經長到200多克了。我準備等到今年的秧苗長到一定高度,就把甲魚苗投放稻田。”陳墾不僅種有優質稻,而且還搞了稻漁綜合種養。
陳墾頗有心得,前兩年,他在稻田里養了小龍蝦、鯉魚和鯽魚,魚養大后在其開設的農家樂供游人垂釣,賣15元/斤,小龍蝦除了一部分加工自用,其余全部供應市場,售價可達30多元至100多元。但是,小龍蝦的產量過高,也面臨不小的銷售壓力。
“今年,秧子長起來后,我就喂甲魚。甲魚對水質要求不高,還可減少管護成本。”陳墾說,“雖然甲魚產量不高、銷路比較窄,但綜合效益卻比養小龍蝦略高一點。”
馮炳亮介紹,隆昌近年以高標準農田為依托,在稻田開溝示范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通過養殖小龍蝦、鯉魚、鯽魚等水產品,使從前的“稻八成,漁兩成”“漁為輔,稻為主”生產模式在去年已轉變至“稻三(四)成,漁七(六)成”“漁為主,稻為輔”生產模式,去年全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達1萬畝,走在了全省丘陵地區的前列。馮炳亮認為,通過稻漁綜合種養,既能穩定糧食生產,又能促進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減少了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并促進了對撂荒土地的利用。
隆昌市普潤鎮黃龍村業主周麗說,通過稻漁綜合種養,水稻不僅可以替代水草為蝦遮陰,可利用稻樁培養很多水生動物供蝦食用,關鍵是水稻還有一部分收益。去年周麗120畝稻漁綜合種養,種的優質稻就掙了三四萬元,養的小龍蝦純收益達80萬元!
“今年春耕,我們繼續提倡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馮炳亮說,“主要以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使全市稻漁綜合種養基地擴大到2萬畝以上,將進一步在稻田嘗試養殖白烏魚、大口鯰、黃辣丁等高效益水產品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