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看小小馬鈴薯如何做成大產業
看小小馬鈴薯如何做成大產業
農業網   時間:2019/3/18 16:12:00  來源:陜西農村報  閱讀數:404

  時值三月,乍暖還寒。從榆林市榆林城區出發,沿國道向北行駛10多公里,便是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這里,寬闊的道路,漂亮的建筑,隆隆的機器聲,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今年2月2日,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等7部委聯合發布了100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名單,榆林市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名列其中,成為陜西省僅有的兩家單位之一。這個從北京傳來的好消息,令人振奮不已。
  
  榆林是我國馬鈴薯五大優生區之一,榆陽區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為30萬畝,約占榆林市的10%,成為榆陽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也是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的核心產業。
  
  農村改革創活力
  
  榆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高子雁介紹,榆陽是傳統農業大區,主導產業可以概括為“糧薯菜羊豬杏”。馬鈴薯作為一種糧蔬兼用型的食物,當地人尤其偏愛。在炒菜、燒烤、油炸、加工粉條等方面,馬鈴薯被廣泛應用,一日三餐離不開,市場價格相對穩定。如今,無論在榆陽區南部山區還是北部灘區,馬鈴薯已成為廣大農戶種植的作物,更是許多涉農企業優先發展的產業。
  
  近年來,榆陽區積極實施三級書記抓改革、三條路徑抓推廣、產權改革促產業等多種舉措,創造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榆陽模式”,成為全國推廣的樣板。
  
  2018年11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推進會上,榆林市政協副主席、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受邀作報告,介紹了“榆陽模式”的發展情況。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助推了榆陽區馬鈴薯產業的轉型升級。榆陽區通過“一戶一田”改革,實施了土地整理項目,新增高標準農田24.5萬畝,并流轉到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戶發展,為馬鈴薯產業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種植奠定了基礎。
  
  農村改革激活了各類農業資源。榆陽區借著產權改革的“東風”,推動馬鈴薯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快速發展,破除了土地流轉、種植基地科技化、規模化等方面的障礙。而消費市場對馬鈴薯的巨大需求,也增加了整個產業在加工、銷售、休閑等領域的發展動力。
  
  “一心三區”做示范
  
  榆林市農業農村局園區辦主任魚智介紹,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位于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板塊,規劃面積10萬畝。按照“一心三區”布局,其中“一心”指核心區,位于陜西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北區,占地2109畝,包括示范種植基地、組培中心、儲備庫、交易市場和加工區。“三區”指位于榆陽區境內的明杰農業、中稷農業、大地種業等三家民營企業的標準化種植基地,三大基地全部實現了10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馬鈴薯標準化種植。
  
  目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成了年產200萬噸的脫毒子薯及商品子薯脫毒擴繁中心,每年可生產馬鈴薯試管苗4000萬株,微型薯5000萬粒。生產原種3萬多噸,帶動推廣脫毒種薯120萬畝,使馬鈴薯良種覆蓋率達到80%以上。此外,榆陽區建成10萬畝示范種植基地,其中核心區1422畝示范基地,重點進行優質馬鈴薯品種的原種種植繁育技術示范,平均畝產達4768.5公斤,創全國馬鈴薯單產*紀錄。
  
  明杰農業、中稷農業、大地種業三家民營企業共建成9.5萬畝示范種植基地,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作業、全部訂單農業,全國領先。其中,明杰農業園區與上海百事可樂合作,訂單生產專用加工薯;與陜西藍天航空有限公司合作,建成陜西*農用航空科技示范基地,開展“*航化”“統防統治”農業植保,打造農用航空產學研示范中心,極大提高了“全程農業機械化”水平。
  
  榆陽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成為榆林馬鈴薯產業延伸鏈條、提高效益、助農增收的樣板工程。
  
  一二三產大融合
  
  據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劉海江介紹,園區自建設以來,圍繞科技創新引領、做強現代農業的目標,著力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農民增收新路徑,帶動榆林農業轉型升級。
  
  目前,在榆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里,一產核心區示范種植基地帶動農戶和新型農經主體種植馬鈴薯100萬畝,使榆林市馬鈴薯平均單產提高了6%~10%。二產核心區通過招商引資,在定邊現代農業園區建成10萬噸馬鈴薯主食化加工項目,并投入運營。另外,榆林還在核心區啟動10萬噸冷凍薯類制品加工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在三產領域,榆陽區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原則,打造出馬鈴薯觀光旅游項目。目前,榆陽區已舉辦多屆馬鈴薯賞花節、薯香榆林活動,各大種植基地主動融入,拓展了農業多種功能,增加了農民收入,提升了產業品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顯露。
  
  據悉,榆陽區僅在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年產馬鈴薯35萬噸,產值為4億多元,占榆陽區農業總產值的8%;涉及農業人口近萬人,占全區鄉村人口的3%。其中,2018年明杰農業馬鈴薯產量58464噸,產值8700萬元,帶動當地150戶農民增收200萬元;中稷農業馬鈴薯產量40300噸,產值6448萬元,帶動當地1300戶農民增收160萬元;大地種業馬鈴薯種薯產量4167.76噸、商品薯產量18326.51噸,產值8488萬,帶動當地1500戶農民增收735萬元。
  
  榆陽區副區長石彥民介紹,下一步,榆陽區將結合科研和加工項目,同步建設馬鈴薯主題公園,繼續挖掘觀光旅游和科普教育等功能,把三產融入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持續提升影響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