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農業發展需要各種技術的支持,氣象、育種這些傳統農業,都很重視技術。機械化、網絡化的新式農業技術,都給種植、養殖提供了各種形式的支持。那么哪種技術可能成為接下來農業的爆發點呢?
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人關注這個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說,應該加強農業生物技術研發,搶占農業生物技術發展制高點。農業生物技術到底有何魅力?我國的農業生物技術發展到哪一步了?
張子雨:目前,生物技術已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技術范圍很廣,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藥、獸藥與疫苗的新技術,都是生物技術的組成部分。
從全球范圍來看,農業生物技術已經在業界占據了重要的份額。我國的技術實力也不容忽視。有人提到,早在2004年的一份權威報告指出:中國等幾個*的發展中農業大國將逐漸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領先世界。其中,中國種植了370萬公頃的生物技術棉花,占全球生物技術棉花種植面積總量的5%,預計未來將成為種植生物技術作物舉足輕重的力量。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的現代化。在2月底,管理部門出臺了《2019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其中就提到強化基礎前沿和原創性研究。加強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研究。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條件能力建設。布局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農業領域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
當然,目前發展農業生物技術發展還面臨著一系列問題,萬建民提到,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物技術還有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原創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新一代農業生物領航產品研發布局不夠。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多個環節的共同努力,現在管理部門已經有了相關的政策指引,接下來就要看科研機構的成果,如何更快地從實驗室走出來,成為田間地頭能用的技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