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推動南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提升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學好學透、用好用活浙江“七個堅持”經驗,并以此為突破口和新動力,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環境好不好,直接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成效。近年來,南京農村整體面貌得到明顯改善,但對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有差距。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著力補齊農村發展短板,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既是新時代鄉村“五個振興”的戰略要求,也是改善南京市城強鄉弱二元結構明顯、加快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必然之舉。
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堅持規劃引領、因村施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貫穿鄉村振興戰略始終的長期任務,不僅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更涉及到農村生產方式、生態環境的轉變。我們必須樹立全域一盤棋理念,真正做到一張藍圖干到底,讓整治工作經得起歷史檢驗,經得起村民的認可。在此基礎上,還需充分考慮村莊自然條件、空間形態、產業結構、歷史文化等因素,*施策不搞一刀切,努力做到與當地發展階段、地域特色相適應。
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聚焦重點任務、分類實施。各區現有的行政村情況不同,整治標準和側重點也有所區別。對于污水處理、垃圾治理、廁所革命這些硬任務,要按照考核要求加快推進,不折不扣按時保質完成。其余整治內容可根據現實條件,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和階段性工作任務。好的區繼續提檔升級,相對較差的區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問題入手,分檔整治,形成由易到難、以點帶面、循序漸進的良好局面。
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強化長效管護、建管并重。城市里的市政設施、居民小區需要管理養護,農村人居環境同樣如此。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輔相成、治標與治本同步推進,鄉村之美才能時時美、處處美。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一方面鎮街、村社要完善責任體系,發揮綜合管護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激發農民參與建設管護的積極性、主動性,構建起共建、共管、共享的體制機制;形成村民自覺愛護設施、保護環境、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圍。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全市上下要搶抓此輪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契機,全面對標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確保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實實在在成效,讓鄉村之美成為南京生動底色,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南京篇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