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種養模式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長江中下游流域。廣東地區雖然發展較晚,但目前在河源市、清遠市已經出現一些規模種養的基地,每畝平均增收2000-4000元,是*扶貧的新模式。”3月12日,在廣東現代水稻產業技術培訓會上,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生態研究室教授曹湊貴說。
稻田種養是以水稻作為基礎,在水田放養蝦、魚、鴨等水禽動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熱、水及生物資源,通過水稻與水禽動物互惠互利而形成的復合循環種養生態模式。近幾年,稻田種養模式迅速發展。據統計,目前稻蝦共作模式推廣面積達630萬畝。廣東省因為豐富的光熱資源,是發展稻田種養新模式的優勢產區。
目前,在河源市、清遠市均已經有3000多畝種植基地,大多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結構模式,由公司統一進行收購、銷售。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更與“鷹金錢”、“陶陶居”以及水產加工流通企業達成合作,為和平縣提供更前段的市場,擴大和平縣“稻蝦”市場影響力。
據了解,采用綠色無污染方式進行種植,廣東一年兩造,每造產量400公斤/畝,“稻蝦米”售價10元/公斤,每造畝收益達4000元。每年8-9月投放親蝦,或9-10月投放幼蝦,第二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獲成蝦,同時補投幼蝦,8、9月收獲親蝦或商品蝦,實現“兩稻兩蝦”。假設每季每畝田可產小龍蝦100公斤,小龍蝦平均售價40元/公斤,養蝦每年每畝田又可收益8000元。這樣算來,一畝田的總收益能達16000元。
“品牌帶來的收益是持續性的,回去也要考察一下我們合作社的稻田能否改造進行稻蝦共作。”梅州市振雄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魏周振了解說。
“想要進行‘稻蝦共作’模式,要對稻田進行一定的改造,需要進行開溝,防逃筑埂建設,進、水設施設立。”曹湊貴說。
“稻田共作”模式適宜選擇在低湖田、冷浸田、爛泥田,地下水位高的田塊。因水產養殖,還需要保證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好、排灌方便。雖然種植面積大小不限,但是根據種植規模化管理試驗結果來看,一般以50畝為一個單元為宜。
選好田塊后,一般開環溝或者“U”型溝,溝開口4-4.5米,底寬1米,深度1.2米,加大池埂坡比,池埂角度45度左右。如果田塊空間足夠,可以設置緩斜坡供小龍蝦棲息、打洞,溝兩側留平臺以便生產操作。
在投喂小龍蝦前期,要使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提前排水干池,保留淤泥5cm左右,每畝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趁熱全池潑灑,*用耙再耙一下效果*,然后曬塘3-5天后,灌入新水,便可正常投喂小龍蝦幼苗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