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一過,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小曹娥鎮建民村的裕綠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單魯文就和父親一起,忙著在全自動播種流水線前播撒綠花菜、甜玉米等蔬菜種子,以確保全年速凍蔬菜訂單的按時完成。
單魯文是標準的“農二代”,早在本世紀初,作為種植大戶的父親就成立了蔬菜合作社,為周邊群眾提供集種苗供應、技術咨詢和收購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可是受傳統種植業效率低下、抗風險能力低等因素制約,生產效益難以得到進一步提升。特別是當單魯文看到父親花了每市斤七八千元高價購入的進口蔬菜種子,出苗率僅有五六成的現狀后,更讓他看到了引進現代化設備和技術、提升種苗成活率的緊迫性。因此,有心子承父業的單魯文,在高中畢業后選擇報考了南京農業大學,專門學習種苗培育。
“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校的花卉育苗全都是機械化的,那個玻璃溫室里*可自動化育苗幾十萬株,而且只要三四個人就可以操控了。”單魯文說,“大學畢業以后,我就想引進學校里的這種設備,來代替父親農場里的人工播種。”
2013年秋播前,父親農場里的全自動播種流水線正式到位,單魯文學習的現代化育苗技術也有了用武之地。他一方面根據秧盤育苗需要,從吉林等地引進原材料制作合適的基質,確保菜籽出苗率,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全程機械化栽培配套技術的應用與示范,使得基地育苗水平得以有效提升。更令人高興的是,新機器只要四個人操作,每天的播種面積就可以達到200畝,是以往人工播種效率的50倍。而且機械化育苗所需的種子和基質等物料成本,也比傳統方法節省近一半。當年底,他們的合作社出苗數量比上年翻了一番。
針對原有小工棚育苗容易遭受水災、風災,棚內溫濕度難以調控的實際,單魯文還動員父母投入60多萬元,新建了8畝地的連棟大棚,為合作社擴大供苗能力、提高秧苗成活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與此同時,單魯文又按照機器換人思路,逐年引進應用了智能噴滴灌、電動搖膜器和自動遮陽網等設施。去年,他投入50萬元,整合溫濕度監控以及相關自動化控制設備,建設了占地20畝的智能化溫室大棚。單魯文說:“現在我們只要利用電腦或手機,就能遠程進行遮陽、搖膜、灌溉操作了。”
就這樣,經過5年多時間發展,裕綠蔬菜專業合作社這個原先只有12畝大棚,年育苗量不到2000畝的基地,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標準化生產基地320畝,設施溫室大棚40畝,年育苗量超過1萬畝的現代化蔬菜育苗基地。
在穩步擴大育苗規模,提升育苗水平的同時,單魯文也沒有放松銷售這一龍頭。針對基地原本只為蔬菜加工企業配套供應半成品、難以掌握市場主動權的實際,早在接收基地之初,他就在阿里巴巴上開設了自家的銷售網頁。“剛開始的時候,總想一年能賣個幾百噸的蔬菜已經不錯了,結果*年就達到了500多噸,接下來每年都有增加,到今年,我們的西蘭花、白花菜訂單已經有兩三千噸了。”單魯文高興地說。
以銷定產,不僅讓合作社掌握了市場主動權,也讓眾多合作社農戶吃下了定心丸。短短幾年時間,單魯文通過和合作社農戶簽訂購銷合同和種苗供應合同,然后收購蔬菜代加工的方式,讓自家出產的速凍蔬菜打開了市場。同時,也讓基地培育的蔬菜種苗遠銷到了北京、山東和省內各地。
然而,年僅而立之年的單魯文并沒有滿足眼前的成績,為了實現自己的現代農業夢想,新年伊始,他一方面注冊了一家由合作社和經銷商合股的新公司,進一步做大蔬菜加工業;另一方面還準備通過建設玻璃溫室大棚、擴建冷庫等手段,更好地帶動當地加工型蔬菜業走上發展和壯大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