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施藥技術與中國或者日本有所不同。農藥產品需要好的施藥技術才能將藥效發揮到*。智慧農業,其實并不僅僅意味著智能的傳感器和智能的機器,很多新的技術現在都可以使用。在歐洲,進行農藥噴灑時*重要的是要避免多余的農藥進入環境,不僅要關注作物上的農藥殘留,也要關注設備上的殘留。
另外,施藥人員必須要有噴霧執照,參加強制性的培訓和考試,此外還有年度的繼續教育、繼續培訓。如果兩年之內不參加,會被禁止采購農藥。此外,還有基于ISO標準,對施藥設備每三年進行*強制性的技術檢查,包括液體沉積分布的均勻性、壓力是否可調、每公頃施藥量等。如果施藥人員不接受檢查,將同樣無權使用這些施藥設備來噴灑農藥。
自動化無人噴霧器要求噴霧均勻性標準誤差不能超過10%,*偏差不能超過平均水平的20%。在歐洲,漂移已經成為農藥噴灑過程中的*問題,荷蘭法律明確規定,要在2020年,將水體中的農藥殘留量降至2010年的50%,并對施藥設備安裝黑匣子,不僅僅是記錄噴灑時的壓力,同時也可以記錄駕駛速度、GPS數據。
在日本:無人機完成稻田施藥40%
在日本的水稻植保工作中,有各種的機械設備。在小農這里,他們會使用相對比較小的手持設備、背負式設備,但需要專門的噴頭甚至是噴槍,對于勞動力的密度要求很高。如果是大農,農田超過5公頃,會使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多旋翼植保無人機。由于高性能直升機或無人機成本太高,一般有專門的服務商根據農戶的稻田種植面積,來完成植保作業。
數據統計顯示,在日本,有執照的無人直升機大約2800架,有執照的駕駛員是10000人,40%的稻田是由無人直升機來進行撒播。多旋翼在日本剛剛起步,從業人員大約有2600人,有相應的法規進行管理。這些無人機還有駕駛員都是得到日本政府的認證。制造商生產的無人機必須通過日本政府的認證測試,才能進行生產。日本政府需要對農戶提交的飛防作業計劃作出決定,以便很好地控制病蟲害。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飛防噴霧的均勻性。日本飛防用藥主要是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大部分是顆粒劑,就是為了減少除草劑敏感的飄失問題。
在植保無人機作業中,日本法規或者說監管方要求現場至少有兩個人,一個負責無人機操作,一個負責現場引導,包括確定無人機所在的位置是否正確。
自走式無人噴霧機的藥箱容量上限在400~1000升,主要用于日本水稻田,在設計、生產的時候,輕量化很關鍵。首先設備性能非常好,有非常好的控制系統,農民能夠立體式調節整個噴桿的位置,噴桿可伸展調節。農戶能夠根據稻田的形狀,進行噴桿的間距或者位置的調節,在水稻田里大量的使用。也可以使用流速控制系統,類似于RTK和變量噴灑技術,控制誤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減少勞動時間。
自走式噴桿噴霧器,能夠使用GPS輔助加自動轉向系統,差分RTK系統精度可以達到2~3厘米,能夠很好地來驅動、跟蹤整個預編程的軌跡位置。農民通過液晶觸屏進行控制,能夠防止漏噴、重噴,目前已經基本能夠實現自動控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