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抗災春管春耕備耕現場推進會于昨天(12號)在石首召開。會議要求,全省要瞄準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促進裝備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湖北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這邊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耕田,那邊水稻精量直播無人機正在插秧,推進會現場一場智能農機大賽在石首市田間地頭上演。羽人農業航空有限公司銷售副總經理李春玉一邊操作、一邊給來賓介紹無人機作業流程:“我們精量種子直播機,它播出來是成行成距的,同時它省成本,育種、移秧這些環節都省掉了。節省的不僅是人工成本省時,還節約了成本。一機多用,提高了無人機的利用率。”
農業機械化生產到底能給農業和農民帶來哪些實際的好處,這個得有農戶自己說。石首市高陵鎮紅陽村是油菜“345”高效模式萬畝示范片區,聚金油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王家華說,之前由于人工種植油菜,費時費力。農戶不愿意種植,甚至出現土地撂荒的現象。現在村里95%以上的油菜都可以機械完成。村民積極性大大提高。
農業機械化在農村普遍推廣確實為油菜生產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一是可以解決秸稈還田;第二個更大的可以(節省)工時;第三個增加農民的收入。一畝田起碼節約150到200元。
據了解,目前湖北省農業綜合機械化率為69%。省農機推廣中心站站長任耀武表示:把農田數字化、智能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目前,湖北省在33個縣市進行試點。
“你看這個自動駕駛的話(無人駕駛拖拉機)它是高精度定位的,1000米以內的誤差在2.5毫米。就是把農田數值化,包括我們以后人工智能機器人的作業都是基于數字化,飛機飛一遍電子地圖就出來了。”
目前,無人機可實現機器播種、田間防治、土地整理和機械收割的所有環節。甚至,只要一遍就可以得出這塊土地需要播撒多少種子,施多少肥料,一步到位,減少了化肥、種子等農用物資的使用。
省農機局副局長姜衛東表示:讓農機,讓現代化、智能農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湖北省推進農業的綠色發展、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在十三五末要達到70%。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