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撥款有限,熊尚兵又拿出自己的38萬元積蓄為村里修路。為了節約資金、保證質量,他奔波在工地上,成了監工、審計和采購員
幾年來,齊圣村紅心獼猴桃產業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目前,村里種植紅心獼猴桃面積1730畝,帶動合作社農戶年人均增收3326元
齊圣村通過“規模種植、土地入股、保底分紅、返聘務工”增加群眾收入,讓全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
“發家致富,你現在落我們后面了,分你幾個工程做吧。”這幾年,常有朋友找上門來邀約熊尚兵再次合作工程。
面對好意,熊尚兵卻總是婉拒:“忙不過來,我的事業全在齊圣村。”
齊圣村,位于重慶市開州區長沙鎮。擔任村黨委書記的熊尚兵,原本是個生意人,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在外闖蕩20多年以后,熊尚兵在2003年回到老家。他發現,村子還是那個村子,這么多年沒變化,時光似乎在這里靜止了。鄉親們希望他留下來,帶著大伙兒脫貧致富。
“2004年的齊圣村,幾乎是全鎮*差的村。路,一條像樣的都沒有;田,用鄉親們的話說,‘蓑衣蓋住是一塊、斗笠蓋住是一塊’。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好多村民還住在危房里。”熊尚兵回憶。
看到鄉親們生活這么艱苦,思前想后,熊尚兵接過了這個擔子。
修路讓脫貧致富駛入快車道
“七條溝、八道梁,高坡土地不產糧;開門就見山,種田走半天,上學路太遠,就醫更困難……”熊尚兵告訴記者,這是齊圣村當年的真實寫照。外出20年后再回到村里,這一切依舊沒有變化。抱著回饋家鄉的想法,他放下外面的生意回到村里,在2004年村級換屆中,當選為村支書。
2004年的齊圣村,是開州區長沙鎮貧困發生率*、基礎條件*差的村。全村3500多人中,有1000多人是貧困人口,90%以上的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全村群眾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很多群眾居住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危房中。
要想富,先修路。在熊尚兵看來,村里要發展,必須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可擺在這個貧困村面前始終有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沒錢。國家撥款有限,熊尚兵一咬牙,拿出了自己的38萬元積蓄投入到修路中。
為了節約資金、保證質量,熊尚兵奔波在工地上,成了監工、審計和采購員。很快,村級公路修通了。這條12公里的“絲帶”蜿蜒在齊圣村,改變了村民的生活。
“以往到鎮上趕場,一早出門,天黑才能回家。”村民譚培貴搖頭說,要是遇見下雨天,泥濘的鄉村小路根本無法下腳。那時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是他們與外界相連的*渠道,所有生產生活物資都靠人背馬馱。修通公路是這個村里幾代人的夢想。
對村民來說,通路的*好處就是農產品好賣了,水果商販愿意上門收購了。
特色種植業成鄉村旅游搖籃
交通解決后,如何讓村里人富起來?熊尚兵又開始四處考察增收項目。
齊圣村以山地為主,海拔200米至1000多米,呈立體分布結構。村里傳統產業是柑橘,但由于沒統一管理,經濟效益不理想。多數勞動力外出務工,齊圣村土地閑置嚴重。
怎樣把村里閑置的土地變廢為寶?熊尚兵多方考察后決定,發展紅心獼猴桃產業。
原本就貧困的村民,要拿出所有積蓄發展特色種植,讓許多人打起了退堂鼓。為了提高村民的積極性和信心,熊尚兵首先從自家做起。發展紅心獼猴桃差資金,他又拿出在外經商的積蓄,購買苗木、流轉土地,隨后又引入農業公司,提供技術和種苗支持。
漸漸步入正軌的紅心獼猴桃產業打消了村民的顧慮,原本還在觀望的人,陸續相信了熊尚兵。為了將風險*小化,熊尚兵決定帶領村民抱團發展,成立了獼猴桃種植合作社。
幾年來,齊圣村紅心獼猴桃產業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做越強。目前,村里種植紅心獼猴桃面積1730畝,帶動合作社農戶年人均增收3326元。村里發展有奔頭,外出打工的三四百人又都回到了村里。
如今,越做越有信心的齊圣村,根據市場需要和自身條件,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94人。全村還發展優質柑橘2300畝、優質藍莓100畝、菊花500畝、雜水果500畝四大生態產業。發展鄉村旅游,修建齊圣莊園、打造3個鄉村旅游接待中心。2018年接待游客3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0多萬元。全村硬化公路35公里,整治公路22.6公里,油化公路15公里,實現社社通硬化公路。曾經的貧困村如今僅鄉村旅游每年收入就超百萬元,齊圣村由此獲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配股到戶”不落下一個貧困戶
產業發展起來了,怎樣讓全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分享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熊尚兵與大家商量后決定,按照“讓農民土地變資產、讓財政資金變股金、讓貧困人口變股東”的思路,采取“參股入社、配股到戶、按股分紅、脫貧轉股”的方式,通過“規模種植、土地入股、保底分紅、返聘務工”等增加群眾收入。
60多歲的譚培友,大半輩子都在種莊稼,年毛收入*多時不過萬元。作為村里的貧困戶,譚培友是*批參股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之一。如今,譚培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土地租金、入股分紅,加上和老伴一起的打工收入,他家去年年總收入近6萬元。
入股村民每家都成了老板,賺了錢。如今,越來越多的“譚培友們”嘗到了甜頭。目前,齊圣村全村貧困戶62戶245人都在紅心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和柑橘專業合作社有股份。
農戶變股東,這一創新的扶貧模式可將貧困戶從傳統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按照持有股份獲得穩定的股份收益。熊尚兵告訴記者,通過與農村電商和實體經銷商對接的方式,合作社去年賣出了5萬公斤獼猴桃,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整個合作社收益200余萬元,貧困戶戶均分紅7000多元。
熊尚兵說,通過多元化、立體式產業發展,如今的齊圣村已成為了“產業工廠”,各個合作社成為“生產車間”,群眾成為“產業工人”和“產業主人”,既在助推產業發展中獲得工資報酬,又在產業入股中分享產業紅利,村民共享產業成果。2018年,全村產業戶均分紅達5000元以上,預計2019年產業戶均分紅可達8000元左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