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中國丈母娘將別墅花園變菜地,看懵洋女婿”的短視頻,因反差萌引起不少人關注。這條走紅網絡的視頻里,一位老太太坐在種滿蔬菜的花園里,正在打理雜草。但是鏡頭一轉,一名外國男子正看著沒有一朵花、全是蔬菜的花園一言不發,非常茫然。據報道,發布視頻的是一位嫁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人,老公是英國人。夫妻二人6年前來到悉尼,買下一套別墅,原來別墅花園里都是丈夫種的各種花,但丈母娘到了澳大利亞以后,“把花都拔了,種上了蔬菜。”
老太太跨洋種菜,采取的是“摻沙子”的辦法。一開始,夫婦倆把花園里的一小塊地給老人家種,但她每天拔掉一點花,大家都沒發現,直到“鵲巢鳩占”,如今已經種上了扁豆、辣椒和黃瓜等20多種蔬菜。不少網友覺得,老太太不經女婿同意就拔花種菜,此舉欠妥。批評有些道理,但這件事確實有文化差異在里邊。西方人“核心家庭”觀念下代際界限比較分明,不像咱們中國人大家庭,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女兒女婿家還不是自己家?在自家院子里動土,只要不引發家庭成員沖突,歸根到底還是看家庭內部如何協商。
況且,按照那位女士的說法,英國女婿*終也表示了理解。“一是覺得老太太來我家里帶孩子不容易,既然她喜歡種菜,就支持她的愛好。二是我丈夫吃了菜以后,也愛上了自種蔬菜。”這說明,拔花種菜不是問題,互相理解才是重點。
中國老人走到哪里,就把菜園子和種菜習慣帶到哪里,這幾年類似新聞屢見報端。這一代老人,許多曾經歷下鄉插隊,有豐富的土地生活經驗,種菜對于他們來說,既是早年練就,如今施展仍帶著幾許驕傲的生存技能。同時,也是在異國略顯孤寂的環境里,彰顯個人能力、晚年生活仍具價值的自我肯定方式。以我在國外生活的經歷,種菜有時也是為了生活,尤其是為了“中國胃”,不得已而為之。一來,對比國內,國外超市蔬菜品種實在太少。外國人吃菜,主要是拿來做沙拉,可是來來去去,超市里總是配好一包包的那幾種沙拉用青菜,久而食之無味。二來,國外中產生活,出入都靠車,買個菜步行距離以內不可能解決。老人家住下來,又不能天天麻煩女兒女婿開車來回,送你買菜。如此情況下,家里有地土質肥沃,誰不打種菜主意?
還有一點,我總覺得,我們父母一輩人,因為過去匱乏年代的經歷,總有一種不浪費一粒米、一塊布、一截鉛筆、生活區域一寸土地的“珍惜”情結。多年前我到美國看望一位隨女兒移民的老師,她指著自家后院一大片地,說土地那么肥,不種東西多浪費啊。跟廣場舞噪音擾民不同,墾荒種地,只要不影響鄰居,不積糞污染,我覺得沒什么不好。種菜所體現出的樸素生活觀,以及那種對于土地的格外珍惜,與種花種草的西方中產趣味,只有生活方式的不同,而無高低貴賤之別。而且,以我所見,外國人其實也種菜,西餐里常用的某些香料,比如薄荷、羅勒葉、迷迭香、九重塔,很多家庭也會盆栽。所以,在種菜的問題上,單單拎出中國大媽來說事,并不公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