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左岸,從巴黎走向世界,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精神象征,歷經幾個世紀而不衰。
在中國農業物聯網領域,也有一個“左岸”,不為名利所動,潛心耕耘十年,成為中國農業物聯網驕傲的志向一日不曾改變。
過去的二十年,中國農業信息化產業從萌芽到開花,花開花落無聲,優勝劣汰無情,低調的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公司為何能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左岸芯慧公司十年修行能否成為中國農業物聯網行業的“左岸”?
打響“中國創造”牌,笑迎四面八方客
“去年公司才實現了收支持平,這之前一直是虧本買賣,今年到手的訂單已經7000萬元了,預計全年訂單1.5億元,可以收回全部投入。”坐在上海市嘉定區中科院新微大廈B座11樓簡潔寬敞的會議室里,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公司董事長張波微笑著回答記者的問題。
左岸芯慧自2010年成立至今,正好進入第十個年頭,記者*近幾年一直關注著上海農業物聯網企業的發展,也了解各個企業的生存狀態,能夠坦然說出一直做著虧本買賣,對未來又胸有成竹的董事長,張波是特例。
左岸芯慧不是沒有賺錢的機會和能力。公司成立*年,就抓住物聯網的風口,開發出高校物聯網實驗箱,一年就賺了500多萬元。張波看到這個錢太好掙,擔心他精心組建起來的年輕團隊成為賺錢的機器,立馬砍掉了這個項目。
“當年,這個團隊是中國物聯網行業的佼佼者,我作為天使投資人,如果看著年輕有為的團隊成為賺錢的機器,就太可惜了。”張波說。
記者了解到,被張波看中的是以古成龍為核心的技術團隊,因為技術過硬,敢于創新,這個團隊在物聯網剛興起時就展示了他們的價值,張波的天使投資,確實是奔著技術團隊而不是為了賺快錢去的,何況,古成龍*時間就為左岸芯慧做了明確的技術創新藍圖,這張藍圖,一張藍圖繪到底,是投資人和團隊的一致追求。
不賺快錢做什么?*偶然的機會,團隊發現了中國物聯網行業*的藍海——中國農業物聯網,只有這個領域,能夠承載起團隊“中國創造”的雄心壯志,那一年,是2014年。
如果說這之前的“中國創造”只是一張藍圖,走向中國農業物聯網的決定,則為左岸芯慧和團隊指明了道路。短短幾年,公司獲得和正在申報的發明專利達11項,軟件著作權28個,商標59家,這還不包括左岸芯慧*引以為傲的傳感器發明專利,為了技術保密不申報專利并沒有影響市場對左岸芯慧的價值認同,“中國創造”為公司贏得了方方面面的客戶。
“這里是我們的技術開發合作協議及近段時間國內外的大型合作項目,堅持‘中國創造’這條路,我們走通了。”張波說。
記者仔細看了材料,不得不為左岸芯慧公司技術開發合作對象的高大上和對左岸芯慧團隊的尊重而咂舌。
記者在左岸芯慧和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關于智慧農業先進傳感器及其系統應用技術開發合作備忘錄上看到,從2018年年底開始,雙方就在農業行業量大面廣智能傳感器研發、生產、集成、市場等領域開始了全面的合作,合作期限為3年。
與此同時,左岸芯慧的市場化項目輻射到全國近30個省,包括高寒高緯度等農業生產環節惡劣的地區,泰國正大、印尼中央農村合作社聯盟主動和左岸芯慧展開了系統化平臺化的商業合作。
“軟硬兼施”成就農業物聯網的“中國創造”
一個農業物聯網企業拿什么成就“中國創造”?左岸芯慧給出了答案:用創新技術形成獨創傳感器系列產品,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應用于農業。
中國農業物聯網發展至今,大多數企業把主要精力投向了技術集成應用方面,雖然技術集成應用的創新也很重要,但是,對于稚嫩的農業物聯網行業來說,在沒有解決傳感器規格不統一、設備不兼容等標準化方面的難題之前,所謂的集成應用創新就是空中樓閣。左岸芯慧在進入農業物聯網一段時間后,看到了中國農業物聯網發展的核心問題,沒有選擇繞道前行,而是從傳感器入手,穩扎穩打。
“2014年公司提出統一口徑標準的農業智能傳感器,我一個星期就作出了5款,可是,pH傳感器怎么都做不出來,自信心嚴重受挫。”古成龍回憶起“中國創造”傳感器的過程,彷如昨日。
執著自信的古成龍是公司總經理,又是技術創新團隊的核心人物。他提出的傳感器創新,決定著這個團隊的高度和未來,他們很清楚,農業環境多樣、電壓不穩是常態,不解決傳感器的問題,農業物聯網就是緣木求魚。上海技術高地的優勢發揮了應有的效果,團隊很快請教到了問題所在,即微弱的信號導致傳感器的精度和穩定度不夠。
掌握信號放大等技術的古成龍很快作出了高精度的離子傳感器,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左岸芯慧的產品手冊上,記者赫然看到58款智能數字傳感器,其中包括18款水質監測傳感器和15款土壤監測傳感器。因為這些傳感器,左岸芯慧形成了云智能水肥一體機等核心產品,打造了*化、標準化、簡便化的智慧農業云平臺,把農業物聯網技術輻射到農業所有品種,并覆蓋農業一二三產業鏈的生產、管理、經營、服務四大環節。
“日本DENBA株式會社目標在中國建立縣域冷鏈保鮮倉儲物流中心,他們主動找到我們,對于他們來說,他們那世界首創的空間電場設備活化水分子專利技術加上我們的硬件就是目前冷鏈保鮮產業的*配了。”這些日子一直忙于DENBA株式會社項目的技術總監熊焰一邊介紹項目,一邊把電腦上的流程圖展示給記者看。
記者通過各種渠道獲悉,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又能夠在項目中切實做到創新技術和應用需求兩張皮合二為一,除了以色列公司和瑞典歐勃亞公司采用了左岸芯慧的電器設備控制柜等產品供給型項目,跟DENBA株式會社、泰國正大、印尼中央農村合作社聯盟合作的平臺型大項目,左岸芯慧的項目得來并不太費工夫。
“農業農村部一個領導在江西考察高安巴夫洛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得知核心是‘左岸云平臺’,通過上海市農委打聽到我們公司,第二天就到公司來考察調研,這對我們是很好的鼓勵,也證明了公司讓用戶成為左岸芯慧產品宣傳者推介者策略的成功。”張波說。
在中國農業物聯網市場需求和產品供給還沒有形成完全信賴的時期,用戶的宣傳推介是*效的,這是低調的左岸芯慧能把產品輻射到全國近30個省,能把“中國農業物聯網”這7個大字寫到泰國、印尼的國土上去的市場營銷之道。
打造創新團隊是贏得資本和市場的砝碼
“A輪投資者看中的是我們這個團隊的創新能力,隨后的投資者看中了團隊的結構和創造力,在資本和市場的鼓勵下,團隊又不斷成熟,自我成長。”張波說到左岸芯慧的團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因為關注中國農業物聯網,這幾年,記者每年都有機會接觸古成龍,見證了他從一個技術怪才蛻變為技術全才、從一個技術型人才成長為綜合型人才的過程,而核心人物的成長成熟,又帶動了整個團隊的成長成熟。
當記者面對張波、古成龍感嘆,左岸芯慧十年磨劍的過程一定是酸甜苦辣咸一樣都不會少,團隊的管理、技術核心人員還能如此和諧地在一起共繪藍圖,實在了不起,他們倆居然只是彼此欣然一笑,那份默契,形同一起創業的父子。
左岸芯慧A輪投資來自以色列的英菲尼迪。據張波介紹,3500萬元的投資一個月就談成了,如此高效的直接原因是,投資負責人到浙江湖州八里河水產養殖基地去考察左岸芯慧的項目,大熱天看到古成龍、熊焰這些技術核心人才光著膀子在裝傳感器,深諳一線才能培養出*出色技術人才的以色列人,一下子就看中了這個團隊。隨后的兩輪融資,雖然投資對象不同,作出投資決定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致力于“中國創造”的過程中,低調的左岸芯慧甚至連市場營銷的崗位都不設,但是,在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左岸芯慧卻并不低調。以*近的舉措為例,2018年11月6日,正和島良知食品工程——良店上線,短短幾個月銷售額便達到5000萬元,而2018年12月份推出的神農口袋APP,干脆免費提供給農業主體們使用。作為一款專業的農場管理軟件,神農口袋APP為用戶提供生產任務管理、種植過程管理、配送管理、分享管理等功能,讓用戶能夠隨時掌握農場的情況,目前已經有10余家企業在用。
“2019年是左岸芯慧業務爆發的一年,為了讓市場放心,我們的團隊引進了財務和市場營銷兩位重量級人才,也許用不了多久,科創榜上將會看到左岸芯慧的身影。”張波不急不慢地說。
左岸芯慧的“項鏈”已經串成,是到了出彩的時候了。
無論從什么角度看,左岸芯慧的出彩,就是中國農業物聯網的出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