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戶余彩紅的這個春天格外忙。除了像往年一樣準備春耕,她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去離家不遠的扶貧車間做服裝。田間車間兩頭跑,她忙得不亦樂乎。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六峰鎮新莊村村民余彩紅當了大半輩子農民。2018年7月,她成功“轉型”,在鎮上的扶貧車間做起了縫紉工。“活了45年,我頭一回掙了工資。去年家里脫了貧?,F在每天上班騎的電動車也是自己掙來的。”余彩紅臉圓圓的,笑起來眼如彎月。
余彩紅一家曾是貧困戶,三個讀中學的孩子每月要花1200多元。之前一家人全靠丈夫打零工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以前忙完地里的活兒就在家歇著了,今年我得趁著車間休息抓緊去地里春耕。”她說,家里7分地不能撂荒,今年計劃種點玉米。
余彩紅沒讀過書,也沒什么手藝。去年聽說鎮上要建扶貧車間,并優先招收貧困戶,她趕忙報了名。“開始還怕車間不要我,沒想到頭三個月教我手藝時還能發補助。”
工作了大半年,縫紉機已成了余彩紅的“拿手兵器”。她邊做工邊笑著說:“開始踏板都踩不勻,現在*能做10來條褲子,一月能掙3000元左右。”運針走線間,她的手藝越來越好,不僅會做簡單的校服,還會做央企的標準化工裝。
工作帶給她的,更是精神面貌的變化。
余彩紅也愛美,可以前家里困難,錢都得攢下來給娃娃們用,她很少為自己添置新東西。當領到*個月工資時,余彩紅給自己買了件新衣服。“有條件了,也要對自己好一點。”工作還讓她認識了很多新工友,“朋友圈”越來越大。
長期以來,老人、孩子、家務事把農村婦女“拴”在了家里。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是不少家庭脫貧路上的絆腳石。
讓余彩紅這樣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脫貧,是當地企業家張維林的心愿。2018年,他在甘谷縣建成了甘肅省*家扶貧車間。如今,該企業已在全省10個縣建設了64個有廠房實體的扶貧車間。
“關鍵是培育產業工人。產業工人有了,訂單自然就來了。”少年時曾南下進廠闖蕩的張維林說,長三角、珠三角的勞動力成本上升,西部地區人力資源紅利正在顯現。承接東部產業將助力當地群眾脫貧?,F在,扶貧車間已經接到江蘇、上海、臺灣等地的訂單。
甘谷縣已進入脫貧摘帽的*后階段。“有的貧困群眾能出去務工,有的出不去。政府就得想辦法讓他們有活干、掙上錢。扶貧車間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甘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李平順說。
除了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予以產業貸款等金融扶持外,政府還對建設扶貧車間的企業進行獎補。如2018年,車間每吸納一個貧困群眾務工,政府就按照每月每人500元進行獎補。目前,全縣有17家企業參與其中。
“現在物流費用有點高。希望未來能有綠色通道,把物流成本降一降。”李平順說。
臨近中午,余彩紅還不肯休息。“抓緊時間干吧,我們按件提成,能多縫一件,就能多掙些錢。過兩天還得在地里多操心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