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到了驚蟄節,耕地不能歇。 近日,潁上縣江店孜鎮的連片麥田上空,幾臺無人機正在進行防治紅蜘蛛、紋枯病等病蟲害的噴灑作業。在技術人員的操作下,無人機呼嘯著從一大片綠油油的麥田上飛過,尾部灑下霧化的白色藥液。隨著飛手在智能手機上發出不同指令,無人機開始按照既定路線循環作業,繼而平穩地轉向下一個作業區域。
“無人植保機極大提升了農藥的噴灑效率,每臺每天可噴灑300-500畝土地,而傳統人工打藥平均每人每天只能噴灑30畝,無人機的效率遠遠大于傳統人工效率。我們合作社擁有13臺無人機,每天可噴灑超過6000畝。 ”潁上縣廷周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宋廷周告訴筆者,目前使用的植保無人機霧化效果合理,噴灑強度適中,其空中作業能極大減少人為噴灑對糧食作物的損耗,同時能夠彌補農村勞動力不足,并有效降低藥物中毒危險。
驚蟄時節,全市各地掀起春管、春耕熱潮。筆者在采訪中發現,以植保無人機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產品,正迅速推動著農業生產方式變更。
阜陽天鷹兄弟無人機科技公司科研人員劉偉偉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市農業生產規模逐漸變大,流轉土地增多,無人機市場也在不斷拓寬。去年以來,公司共售出240多臺無人機,較往年增長約30%。 “相信未來將會有技術含量更高、更加契合規模農業實際需求的無人機,替代農業活動的耕、種、收以及病蟲防治,真正實現農業智能化。 ”
“我們鎮的種糧大戶群體中,植保無人機普及率相當高,基本平均每戶都購置了3-4臺。 ”江店孜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郝士龍介紹,當地成立了安徽潁鳳糧食生產聯合體,以廷周農機專業合作社、新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豐登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代表,每家都在糧食生產中使用了植保無人機。
“目前我們已經購置了13臺植保無人機,效果十分理想,下一步,我們要增加數量、購置新機。 ”宋廷周說,無人機在農業的普及應用已經成為趨勢。當地種植大戶們都希望可以不斷發展飛行植保作業,在保證自用的基礎上,還能夠跨區域、跨縣市開展社會化服務。 “這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