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黔江區政府獲悉,2018年以來,黔江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統籌推進“五個振興”,農業增加值達到23.87億元、增長5.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806元、增長9.4%,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良好開局。
調結構
做實“點子”裝滿“袋子”
3月,草長鶯飛。在黔江區新華鄉艾子村,漫山遍野的果林和麥田郁郁蔥蔥,與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相映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正是春耕時節,到處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在這片上千畝的果林里套種了小麥,待小麥成熟收割,又會栽植南瓜到果林中。他們說:“要讓土地一年四季都不閑置。”
有了麥田,當地村民又著手建農產品加工廠房,成熟收割后的小麥經過深加工變成產品后再銷售。套種和深加工,讓這里的每畝土地能夠達到10000元以上的收入,涉及農戶128戶。
2018年以來,黔江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探索實施“立體農業行動”,按照每個鄉鎮街道主抓1至2個骨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立體農業發展格局規劃,大力推進產業振興。
目前,全區建成基地5.08萬畝,通過林下種養殖、果糧套作、果菜套作等模式,逐步構建起水果、蔬菜、中藥材、水產、畜牧和經濟作物六大類農業產業鏈。
農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除了發展立體農業,黔江區還在產業品種布局上下功夫,在穩定烤煙、蠶桑、生豬三大骨干產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山地特色高效產業。2018年,新增經濟作物11.2萬畝,全區糧經比調整到了55:45。同時,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和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產值實現91.5億元,鄉村旅游綜合收入達5.2億元。
產業的發展給老百姓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也成為脫貧攻堅*有力的抓手。2018年,在大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同時,黔江區脫貧攻堅持續深化,通過做實“產業+就業”促增收,農業產業覆蓋了90%以上的貧苦戶,全年減少貧困人口269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8%。
補短板
夯實“里子”做靚“面子”
“路好走了,家更美了,我們創業的信心和熱情更足了!”春節期間,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返鄉創業的謝家意看著家門前整潔寬敞的公路,喜笑顏開。
多年來,謝家意一直不愿意回鄉創業,直到親眼見證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了,蠶桑、蔬菜等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生活環境、生產條件提檔升級,曾經的窮鄉僻壤換了模樣,這才返鄉種植蠶桑。
近年來,黔江區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受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等多因素制約,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短板成為鄉村振興的掣肘。
為了消除障礙,黔江區持續加力提檔升級農村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統籌推進干線公路建設,加快重點水利工程、防洪工程建設,扎實推進綜合治理水土流失,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田“宜機化”改造,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天然氣管線建設,加快鄉村信息化建設等,有力夯實了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如果說基礎設施是“里子”,那么村容形象就是“面子”。村道平坦整潔,垃圾箱均勻分布,房前屋后物件擺放整齊有序……在黔江,這已經不僅是某一個村的樣子,而是普遍的面貌,一個個潔凈宜居的美麗鄉村熠熠生輝。
太極鄉鹿子村村民鄔良英說起近年來村里的變化感觸很深:“現在村里大變樣了。我們村山清水秀,大家的房前屋后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種了很多花花草草,像個大公園。”正如鄔良英所說,漫步在鹿子村的綠水青山之中,宛如置身于一幅美麗的畫卷。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優勢和寶貴財富。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黔江區堅持分類編制鄉村規劃,狠抓農村垃圾治理、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點,深入推進村莊清潔行動,加快農業綠色發展,縱深推進河長制等舉措,由點及面開展全域整治,切實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向好,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和群眾的廣泛好評。
提質量
充實“腦子”開拓“路子”
改革,就是換腦子。
時間回到2017年8月,金溪鎮長春村借鑒貴州“塘約道路”,引入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正式啟動“三變”改革。先后成立5個合作社,357戶農戶(含45戶貧困戶)將285畝土地通過入股或流轉方式注入合作社;鎮黨委、政府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發展類、扶持類資金共計658萬元,量化為村集體和農民持有的股金投入經營主體,成功實現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此后,長春村重點打造蠶桑、蔬菜、無抗生豬三大產業,目前已建成桑園2517畝,套種羊肚菌、生姜、蔬菜、辣椒、水果等其他產業,預計在2021年產業收入將實現1000萬元。為確保農戶和合作社、村集體實現共同增收,當地還探索出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村集體+企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自辦企業等多種經營模式。
長春村的“三變”改革,是黔江區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縮影。2018年以來,黔江區著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通過改革盤活集體資源,推動產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除了長春村的“三變”改革,黔江區還著力推進“三權分置”,加快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更加明晰,全區土地流轉率達到45.01%,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度達38%。著力壯大集體經濟,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清零”行動,把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整合資金9200余萬元扶持106個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穩定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42個。著力創新支農方式,改變財政資金投入方式,整合涉農資金9000萬元推進股權化改革項目,推廣股份合作、聯戶經營、代養代管、訂單生產等產業帶動模式,業主、村集體、農戶積極性被進一步調動起來,利益聯結機制更加緊密,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增添了活力、提供了動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