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70歲的李天林都會穿上彝族服裝,神采奕奕地出現在榮發馬店門前,笑瞇瞇地迎接來來往往的游客,為他們講述百年馬店的故事。這是他多年來保持的習慣,在他看來,這一身行頭、這一家老店,都是他的驕傲。
李天林是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那柯里村村民,也是那柯里榮發馬店的主人。講起馬店當年的輝煌,老人的眼里閃著光:“榮發馬店始建于1831年,曾經是南行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驛站之一,在馬幫和當地都小有名氣。1935年,我的爺爺買下了馬店一直經營到1954年。馬幫來往穿梭于此,帶來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奇聞軼事,那時的馬店熱鬧極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馬幫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榮發馬店也一度被廢棄,李天林一家過上了普通的務農生活,2007年,全家人的年收入不過幾千元錢。
那柯里是古普洱府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也是現存較為完好的驛站之一,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馬幫文化,擁有全國保護文物茶馬古道那柯里路段、傳承百年的榮發老馬店和歷經風霜洗禮的百年風雨橋。2007年6月3日,寧洱縣發生6.4級地震,那柯里的民房嚴重受損。為發展當地經濟,改善百姓生活,那柯里村以旅游扶貧作為脫貧摘帽工作的一個突破口,通過整合恢復重建、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產業扶貧等項目資金,加強引導、幫扶力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群眾通過鄉村旅游脫貧致富。
榮發馬店就是在2007年修繕完畢,開始營業。如今,走進榮發馬店,店門上一幅“關山難越誰為主,萍水相逢我做東”的對聯,道出了山里人的善良好客淳樸大度。這里的陳設依舊如昔,院中的一塊大石板上還保留著當年住店人下豆腐棋的棋盤,店內的物品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記載著馬店百年來的歷史,也讓這里成為游客到那柯里游的必到之地,不少游客專門慕名而來,一睹百年馬店的風采。李天林家的年收入也節節攀升,比2007年翻了幾十倍。
高老莊農家樂主人高家寶也是率先發展鄉村旅游的帶頭人。“當時我投入了16萬元,加上政府補助的10萬元,用于我家房屋的風貌改造。同時,也挨家挨戶宣傳黨委政府的好政策,讓村民們參與進來。”古樸的建筑風格和精致的院落,改造完成后的高老莊,提供餐飲、制茶體驗、騎馬體驗等服務項目,吸引了不少游客。“2007年以前我們家年收入不超過1萬元,現在,連路邊沖粑粑賣的大姐月收入都過萬元咯!”高家寶笑著說。
為重現當年那柯里茶馬驛站繁榮的盛況,寧洱縣深入挖掘那柯里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馬幫文化,整合各級項目資金,完成了那柯里至思茅區坡腳共4.377公里的茶馬古道恢復修繕工作,并建成和修繕實心樹連心橋、驛站廣場、馬鞍人行橋、馬鞍風雨橋、馬鞍吊橋、水車等17個人文景觀旅游景點。嚴格按照“坡屋面、灰色瓦”等民族民居風格進行提升式恢復重建,增強了庭院特色、提升了村莊整體風貌。同時,還在民族文化的傳承、藝術文化的提升、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上下功夫,引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體驗項目,開設了“鄉愁書院”、普洱絕版木刻農民版畫培訓中心等,開發了民俗游、馬幫菜等系列旅游產品,鼓勵村民開辦農家樂,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鄉愁記憶的民宿客棧。內外兼修的幫扶措施,讓那柯里鄉村旅游有“里”有“面”。
通過旅游景區打造,成就了一個民族特色濃郁、民族文化厚重、民族風情醇厚的那柯里,打響了以茶馬古道文化、馬幫文化、民族風情文化為特色的鄉村生態休閑旅游品牌。目前,那柯里村有商鋪7家,餐飲、客棧30余家,流動攤位40余個、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1個,日接待游客近千人,每年可實現旅游收入1500萬元。
隨著這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昔日的茶馬驛站已拂去厚重的歷史塵埃,煥發出新的光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