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豆和小麥田間上方盤旋的無人機配備可以進行不同波長觀察的攝像頭,將圖片與衛星數據相結合,農民就能知道何時以及哪里的農作物需要更多養分或水分,或者收到馬鈴薯晚疫病和其他疾病的先兆警告。
一種微型發射器背包,讓蜜蜂戴上這種背包,就能理解它們的行為模式以及農藥對其產生的影響,這種設備目前已在中國*實地試用。
這些合作項目均來自“中英聯合科學創新基金(牛頓基金)農業科技網絡+”。
近日,中英農業科技企業及研究人員在京召開會議,研討如何促進中國農業生產力轉型及降低環境影響等問題,以及一系列合作成果。其中,“農業科技網絡+”收獲頗豐。
“農業科技網絡+”充分利用英國在遙感、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空間科技方面的科研專長,成立3年來,在中國研發并試用的科技成果包羅萬象。例如能夠診斷出致命性小麥疾病的手機應用、解決中國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的番茄收獲機器人,以及幫助農民了解農作物何時需要灌溉的無人機等。
“農業科技網絡+”*、英國洛桑研究所教授John Crawford 表示:“‘農業科技網絡+’取得的成果讓我們十分欣慰,我們成功地將農業科技領域**的學者和企業匯集在一起,與中國農民攜手尋找在這片土地上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此外,“農業科技網絡+”打造了一個知識基礎設施的原型,能夠將與生物及非生物壓力源的整個體系相關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充分把握特定地點農業生產所遭受的壓力,而不再孤立應對單個問題。這種做法將風險干預的優化提升到一個全新層面。
據悉,這一原型是基于中國農業大學現代農業“科技小院”建立的,“科技小院”選址在北京以南400 公里的河北省曲周縣農業實驗站。
“這一農業科技信息系統能夠按照既定的節奏和規模實現中國農業的轉型,這將是該系統的*次示范演示。”Crawford 說。在現代農業“科技小院”中收集到的密集型土地數據將被用于校準和驗證遙感數據,從而實現后者在整個地區農業領域內的應用。
在此,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A)、IBM研究院(英國)和中國移動也已加入到“農業科技網絡+”中,帶來了預計價值超過100萬英鎊的實物捐助。“農業科技網絡+”還打造了一個國際性網絡,囊括中英兩國逾500個學術及商業機構,為40 個新研究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其中包括12 個中英公私合營的新項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