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們進入了“三個時代”,即貿易摩擦、移動互聯、生態文明時代,這意味著我國農藥行業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與方位。說起這樣的“三個時代”,我們就內心很不平靜,中美貿易戰把農藥業卷入其中,移動互聯網把中國農藥推進到一個全新時代,而生態綠色讓中國農藥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有人說,“三個時代”將會終結農藥,讓農藥發展走進低谷,也有人說,“三個時代”將會給中國農藥帶來驚喜的變化。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認識這樣的“三個時代”對于中國農藥發展的影響呢?
1 中美貿易戰與農藥業發展
解決全球化、貿易全球化的到來,意味著我們進入了一個國際貿易爭端和摩擦的多發時代。近來,中美貿易戰逐步升級,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追加2000億美元的關稅于2018年9月24日生效,年底前設定稅率為10%,涉及產品占到中國出口美國產品總量的約40%。若兩國政府不能在后期達成一致,關稅將從2019年1月起上升到25%。涉及相關農藥產品。農藥對美出口的主要是原藥,是國外企業生產終端制劑產品所必需的原料,草甘膦、麥草畏、吡蟲啉等對美出口占比都比較高。這就對于中國農藥出口形成一定的影響。2018年上半年,我國農藥出口數量為81萬噸,同比下降5.1%,金額為28.04億美元,同比上升8.6%。但筆者認為,我國農藥具備了應對貿易摩擦風險的底氣和能力。我國原藥生產規模很大、基礎很扎實,目前正加快創新發展,構建包括原藥生產、制劑加工、原材料和中間體配套等完備的農藥產業體系,完全具備在貿易摩擦風險狀態下獨立自主發展的條件。反過來說,即使美國不從中國買農藥,但中國的農藥還可以賣給其他國家。為加大農藥出口,目前我國農藥管理部門積極加強農藥國際間溝通交流,如近期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與越南植保局簽署《中越農藥管理技術合作備忘錄》,舉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藥管理政策人才培訓班,承辦聯合國糧農組織農藥管理工具包培訓班,與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越南、柬埔寨、巴基斯坦等農藥管理部門的官員和技術專家開展交流,營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正所謂“西邊不亮東邊亮”。下一步,面對復雜的貿易局面,我們必須大力發展與東南亞、中東地區、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多邊貿易關系,可以戰略性地加快全球化布局,向其他國家出口,加大對非美市場的出口。還可以依靠海外工廠的生產和出口等。
但進入了一個國際貿易爭端和摩擦的多發時代尤其是當前中美貿易戰,給農藥業發展帶來的思考是深刻多彩的。當前,應對中美貿易戰我們農藥行業有了一個新的共識,就是面對嚴峻的農藥出口形勢,必須提高中國農藥的國際競爭力,而提升國際競爭力則必須倡導個性化。沒有個性的產品是不能夠立足國際市場的。筆者面對這些也在反思,我們的一些農藥企業的產品為何缺乏國際競爭力?*關鍵的是沒有自己的個性,同質化嚴重。在新形勢下,我國農藥企業必須在國際化中來打造個性化企業,生產研發個性化產品,以占領國際市場。但要提升國際競爭力,產品個性化必須是基礎。國際競爭力必須靠產品的個性來凸顯。多國、多種氣候、土壤、多樣化的農業耕作方式和多種病蟲害防治需求決定了農藥產品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這就要求中國農藥企業結合國際市場個性需求研發不同農藥品種,按照消費者要求量身定做,結合智慧農業、觀光農業、塑料大棚、果蔬產區、農業綜合開發等開展個性化定制,按定制的個性要求生產產品;要尊重各地農業規律、要尊重農作物自然屬性,要尊重市場和消費者,圍繞一帶一路,開發生產個性化新產品,靠個性來凸顯國際競爭力。
提升我國農藥國際競爭力,農藥企業個性化張揚是關鍵。個性體現了企業創新能力,企業個性決定其市場競爭力強弱。要以國際化視野來打造個性化的農藥企業,必須在個性化理念、個性化產品、個性化工藝、個性化經營、個性化市場戰略等方面下工夫。關鍵在于要有不同于其他企業的經營理念,要有敢為人先敢于創新的膽量;在管理經營手段上,要有*秘笈;市場戰略上要獨樹一幟,在營銷戰術上要有自己的絕技,在技術工藝上要有別人偷不去的核心技術,要在品牌推廣、促銷辦法等方面突出差異化,通過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和制度機制來凸顯企業的個性,提升競爭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必須在管理創新上下工夫。過去我們農藥產業發展粗放簡單,導致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競爭力不強。隨著競爭日趨白熱化,如果成本居高不下,產品性價比就無法提升,往往就失去了競爭優勢。尤其是在國際貿易爭端和摩擦多發的新形勢下,更多的要靠創新驅動來解決問題。一定要創新管理思想、管理觀念、管理制度、管理機制、管理體系、管理組織機構、管理模式方法等。要在經營思路、新的管理方式方法、新的管理模式上下大力氣,通過全面改革改善傳統的管理,使經營機制、運作流程更加科學,企業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2 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與農藥行業的發展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的提出,黨的十九大把生態文明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環境保護法》以及實施的環保稅,還有土壤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把生態環保推到風口浪尖。當前,生態綠色成為時代的標簽。綠色發展大潮洶涌澎湃,一些國家綠色法規和政策相繼出臺,生態安全已成熱點,我們農業也進入了生態文明時代。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一場博弈就存在在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近年來,日益加劇的農藥業發展與生態環保之間的矛盾在全國各地凸顯,特別是輝豐環保事件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引起農藥行業的大地震。2018年3月14日,生態環境部組成督察組對鹽城市輝豐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嚴重環境污染及當地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問題開展專項督察,發現該公司存在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違規轉移和貯存危險廢物、長期偷排高濃度有毒有害廢水等環境違法行為。還有環保因素導致“兩灌”化工園區企業整頓停產,連云港叫停灌云灌南化工園區,省市縣環保部門聯合對“兩灌”化工園區41家化工企業逐個檢查,而后出現的一些企業超標排放,這種環境違法行為被環保部門查處等諸如此類的事件已多次曝光,有的農藥企業關停、責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自2017年環保風暴以來,環保不達標的中小型企業陸續出現停產、關停不斷。據統計,僅京津冀就有16.7萬家小散亂污企業被整治。農藥發展與生態環保的矛盾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日趨嚴格的環保、安監政策,直接影響了部分企業的產能發揮,大量缺乏環保、安監投入的中、小型企業紛紛關停產能或停產整頓,而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政策趨嚴,環保高壓態勢下,農藥行業又該何去何從?圍繞環保、減排,轉向綠色生產方式成為農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生產裝備綠色化、工藝技術生態化,產品綠色無害化已經是率先發力的重點,能否有所突破事關農藥的未來。當然,生態文明時代,人們對農藥行業生態綠色發展之事關心的多了,新修訂《農藥管理條例》以及農業農村部陸續出臺和執行了《農藥登記管理辦法》《農藥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配套規章制度等,網上的這方面的討論與監督也多了,生態文明對于農藥發展問題的說法也有了不同的版本,軟硬皆有,酸甜苦辣,農藥企業則自有體會。總之,這個時代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環保挑戰,更重要的是轉型的機遇,驚喜還在后邊。
3 移動互聯網時代與農藥業的發展
全民手捧手機目不暇接,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對于農藥行業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移動互聯網時代對于農藥來說是一場革命,是全新的變革,信息獲得的便捷、快速,生產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經營手段現代化,智慧預警監管系統、智慧安全日常監管系統、智慧應急處置監管系統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徹底地顛覆了傳統農藥行業,移動互聯網催生的一場場罕見的大變化,諸如農資電商的興起,農一網、農集網、田田圈、龍燈電商、農醫生、禾美網等讓農藥人感到那樣的興奮,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感到那樣的便捷、快速,覺得是優點多多,所有這些在農藥行業表現得淋漓盡致。*近,聽說在農藥電商遭遇波折的情況下,拜耳開起了網店,線上線下結合,新的農資銷售模式的開啟無疑讓業界眼前一亮,引起同仁們樂觀的遐想。
當然,一分為二地看,當我們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帶給我們的不僅是驚喜,還有更多的煩惱,甚至有些煩惱還有些莫名其妙。目前,日益強勁的網絡功能,導致影響力、傳播面越來越大,新媒體的作用也在日益強大起來。在微博、微信上,很多名人或者知名草根,有一兩百萬的粉絲甚至還可以更多,他們本身就是一種自媒體或微媒體。說白了,其實這些在信息傳播領域極其活躍的個人就是信息的影響者、傳播者。在這種環境下,人人都是新聞的制造者和傳播者,他們的每一句話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都會被無限地放大。人人都是“麥克風”在新媒體時代變為現實,傳播之多、之濫、之快的信息內容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在帶給人們豐厚的精神大餐的同時,也給炮制謠言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就是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給大量謠言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空間,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上出現的有關農藥的各種流言蜚語滿天飛,《怎么才能拯救浸泡在農藥里的中國》等諸如此類的文章在一些新媒體反復出現,為博取眼球贏得粉絲,不屑一顧,“妖魔化”農藥的一些聳人聽聞的話語在隨心所欲地亂發,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發布的謠言讓人感到毛骨悚然,輿情監測顯示,因農獸漁藥殘留帶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近年來媒體熱追、公眾困擾的敏感問題。由于部分新媒體不顧客觀實際的“抓住一點”大肆傳播導致了許多消費者的恐慌,一聽說有農藥殘留,不管是否超標就認定有毒有害、驚慌失措,談藥色變,給企業和行業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和很大的損失。
特別是懂農藥、善意說明的少,而人云亦云、推波助瀾、惡意炒作者多,真可謂新媒體關于農藥的謠言鋪天蓋地、猛如虎也。如有的人不辨真偽地在微博、微信中發布,農藥廠有毒物質泄漏毒死了牲畜和農作物,有的發布農藥廠附近存在癌癥村,一些違規排放、高毒農藥毒死人或者生物……事件不斷在新媒體出現,把一切一切的責任都推到了農藥身上,極大地妖魔化農藥。有的新媒體報道,現在有的農藥企業偷排污,變了排污的地點,這些具有致癌性、致突變性和生殖毒性的廢水直接流入暗渠、暗井、坑塘,嚴重威脅地下水、土壤及周邊生物。有人在微博上判定,將農藥廠的廢水滲透到土壤中會對人類、動植物等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的會致癌。微博一再被轉發,激起了廣大民眾的極大恐慌和對農藥的敵意。
上述諸如此類的網上傳說不勝枚舉,還有一些離奇得離譜的新媒體報道更是觸目驚心,那樣的動人故事,那樣的逼真情節,這樣的網傳,是真是假,無所考證不得不讓人們對一些農藥企業產生質疑,也難怪引起民眾的注目和社會的關注。新媒體的自由說話,對于企業的農藥生產經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對于廣大民眾來說,一篇農藥企業排污害人、農藥殘留致癌的報道可以在網絡時代廣泛流傳,一個農藥企業排污或者高毒傷人的小微博,很快就會大面積的傳播,大家對農藥和農藥企業有了另外異樣的感覺,大有極端仇視殺絕之趨勢。這樣的背景下,還會有銷量嗎?沒有銷量,還會有效益嗎?不僅企業行業受到傷害,利潤化為泡影,國家的稅收就會打水漂,企業的職工也會因企業不景氣而失業下崗,影響其家庭和社會的穩定。一篇新媒體信息影響何其大矣。誠然,如果是真實客觀的信息無疑會促進農藥企業的各項管理,促進農藥行業的發展,但如果是不負責任的捕風捉影,或者是無中生有的假信息或者夸大其實的假報道,那對廣大企業、行業甚至是社會都將帶來危機,有時候是難以在短時期內消除的。當然,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將會水落石出、浮出冰山,大白于天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