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田野里一片農忙景象,而在山東濰坊壽光市田柳鎮朱家崖村董奎光的大棚里,卻是豐收場景。58歲的董奎光為了彌補家鄉農業短板,放棄了蔬菜運輸工作,回鄉種植大棚無花果等反季節水果,并帶動一大批菜農轉型為果農,實現了效益增收。
三四個就一斤,甜度高市場需求大。
在壽光市田柳鎮很多人家的大棚里,大多是種著各種各樣的蔬菜,而在朱家崖村董奎光家的大棚里,栽種的是無花果,目前正處于采摘期。穿過大棚東墻體下面的過道,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綠油油一片,無花果植株長得正旺,每一株有半米高,有序地排列在田畦中。枝葉下面是大小不一的果實,看上去十分誘人。
董奎光走在田畦之間的小道上,小心翼翼地撥動著無花果枝葉,尋找七八成熟的果實,然后采摘下來,輕輕地放到盒子里。不難看出,他對每一株果樹和長出的無花果都非常愛護。
“這種無花果和在家里種植的不一樣,個頭比較大,三四個就有一斤,而且甜度很高,市場需求很大。”董奎光說,如果是露天種植,無花果一般是在夏天成熟。而他種植的反季節無花果,采摘期是在冬春季節,“白天大棚里的溫度能達到35℃,夜間溫度也保持在十二三攝氏度,這樣有利于無花果的成長和糖分聚集,果實長得個頭也大。”
種植反季節水果填補當地農業短板。
今年58歲的董奎光從事了多年蔬菜運輸工作,每年把南方產的蔬菜運到北方來銷售。雖然這個行當收入不低,但風險較大,并且隨著年齡增大,他的體力跟不上了。2015年,他打算回家鄉壽光發展。
在運輸蔬菜時,董奎光了解了南北方的蔬果市場,也接觸過不少水果經營者。“當時我就想,如果以后不干蔬菜運輸了,就回老家種水果,這不僅是我的愛好,也有很大商機。”董奎光說,壽光發展蔬菜產業幾十年,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但壽光的水果種植產業尤其是*水果是短板。壽光北部不少地方種著蘋果、梨等,不過效益不如大棚蔬菜。如果能發展高端水果,彌補當地這一不足,也能推動農業升級。”
除了對水果市場有了*把脈外,董奎光家人前些年種植大棚櫻桃嘗到了甜頭,這更堅定了他發展水果種植產業的信心。“我家住北王里村,當時家里種了大棚櫻桃,每年4月上市,價錢還不錯。”董奎光說,每年的“南菜北運”在4月接近尾聲,他正好可以幫家里采摘櫻桃,然后銷售,“我大體算了一下,種櫻桃的效益不低于大棚蔬菜,而且所用勞動力比較少,不像管理蔬菜那么麻煩。”
走高端市場,不斷擴大種植規模。
董奎光認為,壽光的大棚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已很成熟,在大棚里種反季節水果,應該也沒多大問題。2015年,他回鄉租地開始種水果。
從一開始,董奎光就將目標定位為高端水果。“我在運輸蔬菜中,發現大城市賣的無花果價格很高,而且需求旺盛。后來經過一番調查,得知無花果對土質、土層、水澆等要求較高,并且土壤中不能有根線蟲。”董奎光研究了一番,2016年在大棚里種了*批無花果。因為有一定的苗木管理技術和經驗,*年種植,他便獲得了豐收,還賣出了好價錢。
為了能種好大棚水果,董奎光利用一切機會不斷學習種植技術。“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我經常到外地考察學習,如果哪個地方有新品種,也會去看個究竟,還在網上與外地種植戶交流經驗。”董奎光堅信“活到老學到老”,還曾到北京農學院學習專業技術。
經過3年多的努力,董奎光在種植大棚反季節水果上,摸索出一條新路子,種植面積不斷增大。“從2016年到現在,我承包了50畝地,蓋了8個大棚,除種植無花果外,還種著櫻桃、葡萄和桃子等。”董奎光說,他的大棚里四季都有水果。
無償提供技術,帶動大批菜農轉型。
董奎光拿出幾個無花果,熟練地用泡沫網包裝起來,然后放進包裝盒里。“這些裝好的無花果已經全部訂出去了,大部分發往北京、上海等地。”董奎光說,目前大棚里的無花果供不應求,客戶們都是提前預訂。
由于反季節水果市場好,且畝產效益明顯高于大棚蔬菜,這引起其他菜農的關注,想跟著董奎光學習種水果。對此,董奎光都會無償提供技術幫助。在他的帶動下,一大批菜農變成果農。
“只要土地條件達到了,掌握了種植技術,無花果非常容易管理,而且不像種蔬菜那么麻煩。只要不換品種,一棵無花果樹能連續多年結果。”董奎光說,目前無花果的售價是45元一斤。種植*年畝產能達到四五千斤,往后產量還會更高,“一些菜農發現種無花果效益高,便將菜棚改成了果棚。從今年春天開始,周邊村莊增加了80畝地的無花果大棚。”
去年10月,田柳鎮新蓋了一片蔬菜大棚,其中不少被當地菜農承包了。菜農們發現種反季節水果賺錢,便向董奎光“取經”。“只要他們想學習,我都會提供全程技術服務,上門指導,也幫著找銷路。”董奎光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