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人家種的香菇這么值錢。”“雙孢菇價格更高,都20多元一公斤呢。”這幾天,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塔什艾日克鎮蔬菜種植基地,參觀的人突然多了起來,他們紛紛議論著。
新和縣種蘑菇的人不少,但是把農民組織起來,把食用菌種植技術傳授給大家,從而實現共同致富,謝介林是*個。
謝介林是麗水援疆指揮部請來的專家,他有十多年的蘑菇種植經驗,對于香菇、雙孢菇等尤其擅長。去年冬天,謝介林來到新和縣,開始試驗種蘑菇。可是,面對50多個大棚均沒有棚膜的現實,他意識到,困難很大。但是,為了給大家一個好彩頭,他一邊掏高價在當地買棚膜蓋了兩個大棚,一邊從東北訂購優質的棚膜。
怎么樣才能讓“灰蘑菇”成為旱澇保收的“金蛋蛋”呢?謝介林幾經周折請教了浙江的一些大學教授和蘑菇種植專家,根據南北疆的市場狀況制訂了未來的發展規劃。同時,謝介林采用高層立體栽培法,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在僅有的兩個大棚里開始了前期的育種。他請了周邊的12個農民,一邊向他們介紹種菇經驗,一邊指導他們搭菇棚,建基地。
“沒有想到,我們在這里打工,每月加上值班費、全勤費等,可以拿到4500多元,這么多錢就是到城里也掙不到的。”農民艾合買提·艾則孜說。
因為食用菌種植勞動強度不大,很適合婦女及老人種植,蔬菜種植基地還培訓了一批婦女,讓她們在基地點種、套袋、采菇,在家門口就賺到了高出過去幾倍的收入。
如今,在蔬菜基地,謝介林已經種植了木耳、平菇、雙孢菇、雞腿菇、金針菇、香菇等多個品種,銷售范圍輻射到庫車、輪臺、沙雅、拜城等地。
謝介林說:“下一步我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實行產前菌包配送,產中技術指導,產后統一收購的發展模式,這種由公司集中產包,農戶分散出菇的模式,降低了農戶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產出率,有效保證了菇農的收益。”
“等基地成規模后,我再建1個冷庫,提高產品附加值,壯大農村經濟實體,為廣大種植戶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捷徑。同時組建新和縣食用菌種植技術協會,把新和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發揮引領市場的作用,建立三個食用菌銷售圈,一個以新和為中心,輻射到輪臺、阿拉爾等地;一個以烏魯木齊為中心,輻射到昌吉、吐魯番、克拉瑪依等地;一個以廣州為中心,輻射到沿海。通過這三個銷售圈,我們要把新和的食用菌做成南疆獨有的品牌,帶領更多的農民依靠科技致富。”謝介林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