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萬畝冷涼蔬菜基地,60歲的李效仁正在調試潮汐式苗床。“基地普及了基質穴盤無土栽培技術,準備進一步升級為潮汐式育苗技術。”李效仁說,潮汐式育苗技術可實現流水線式播種,提升育苗效率。
李效仁當了20多年技術員,見證了原州區冷涼蔬菜的發展歷程,他深刻體會到創新的強大力量。他說,過去姚磨村作為缺水地區,灌溉用水很緊張,使用微噴、滴灌等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后,實現按需求隨時灌溉,畝均節水120噸以上。育苗方面,現在1至2個月內可完成育苗,還可根據市場情況提前或延后育苗時間,實現訂單式育苗。這些年蔬菜品種不斷更新換代,以適應市場需求。
每年夏季,萬畝冷涼蔬菜基地綠意盎然,錯落有致的噴灌劃出優美的弧線,與一望無際的菜田交相輝映,剛摘的新鮮蔬菜陸續裝上冷鏈運輸車運往全國各地。
姚磨村氣候涼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冷涼蔬菜生長,再加上無工業污染,蔬菜生長季節病蟲害少,生產的蔬菜質地脆嫩、肉厚纖維少、營養豐富、品質優良,銷往廣州、深圳、武漢、西安等地。
插上科技翅膀的姚磨村蔬菜越“跑”越遠,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然而,村民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卻曾經歷了從不知道、不理解到擁抱新技術的轉變。
1955年出生的郭姚宗,13歲就開始在自家菜地里干活了,上世紀90年代他嘗試種西芹時卻走了不少彎路。苗種得深了不出苗,淺了會被曬干,只能憑感覺把握深淺,種出的西芹品質不好,不好賣。郭姚宗半夜拉著一架子車西芹到鄰近的集市上賣,一斤菜只能賣幾分錢。
姚國順是村里的種菜能手,2000年左右,他打井取地下水澆地,把菜賣到了鄰縣。2004年姚磨村推廣溫棚種植技術,村干部到田間地頭幫農民搭溫棚,村民建大棚可以申請貼息貸款。姚國順覺得菜種在大田里,自己隨時能看見才踏實,他不相信把菜捂在棚里能種出好菜來,任憑村干部怎么勸說,他也不愿意用溫棚種菜。
姚國順的兒子姚學軍沒有被老觀念束縛,“自作主張”建了半畝大棚。當時,姚學軍采用第二代節能日光溫棚技術,冬季不需加熱也能保證棚內溫度,正常種菜,依靠新技術賺了錢。看見收益的姚國順開始幫兒子種菜。
2008年,姚學軍加入瑞豐合作社,積極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瑞豐合作社一年舉辦4期免費技術培訓,姚學軍一場不落地參加。棚里蔬菜的花樣不斷翻新,茼蒿、西蘭花、辣椒等品種錯季收獲,收益明顯提高。
隨著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姚磨村的冷涼蔬菜逐步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冷涼蔬菜也成為了原州區的支柱產業之一。2017年,姚學軍依靠合作社擔保的5萬元貸款,承包流轉土地,種植蔬菜30畝,收入12萬元。
據了解,2018年原州區累計建成27個設施農業園區,帶動種植冷涼蔬菜20萬畝,蔬菜總產量達到60萬噸,實現總產值8.3億元。原州區的冷涼蔬菜生產逐步走上工廠化、智能化道路,現在建有工廠化育苗中心3個,總面積3.5萬平方米,帶動全區年育苗8000萬株以上;建有預冷庫6處,新建蔬菜分揀精包裝加工廠1座,形成了種植、加工、包裝、運輸等一體化的產業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