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今年兩會強調了鄉村振興戰略,但是鄉村要振興,必然離不開錢和人;這兩者如果不能協調好,就非常容易產生矛盾。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國2億多的小農戶,依舊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勢。所以說小農戶一旦受到太大的沖擊,鄉村振興就會變得很困難了。
那么,耕地細碎化、老齡化、兼業化嚴重、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強的小農戶,將何去何從呢?
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農業現代化,也是從小農開始的。比如日本選擇建立農協;英國,*的“圈地運動”,暴力的消滅了小農的存在,讓英國的農業生產,直接進入了大規模農場化經營階段。
總而言之不管哪一個國家,用了何種手段,目的都是一致的——農業現代化。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曾發文:“以信息化加快推進小農現代化。”只有小農現代化,才能帶動我國農業整體現代化,這符合歷史邏輯,也是重要現實路徑。
那要怎么實現小農現代化呢?從國際經驗來看,小農現代化進程大致分為:原始小農自然小農商品小農現代小農,我國目前正處于從“商品小農”向“現代小農”過渡的關鍵期。在這一過程中,信息技術革命是關鍵。這是根據我國農業發展過去的經驗而制定出來的。以前,人民公社雖然把人跟地都聚在一起了,但是大家都沒什么積極性,隨著改革開放,實行聯產承包制,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子就高了起來。但套路一直都在,為了不被坑,合作社誕生了,可是這樣的組織競爭力太小了,怎么辦?大量的資本注入,可惜資本主義的理念到了社會主義國家顯得有些水土不服,這就造成小農戶受到打擊,大資本也沒賺到錢。所以資本再大再雄厚,在我國這暫時還不能代替小農戶。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互聯網將分散的小農聯合起來,提高小農生產的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滿足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需求。通過互聯網推動小農戶的特色農產品、手工制品走出去。可以發展創意農業、體驗農業、民宿旅游等,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走多元化、混合型道路,創建各種形態的地理品牌。通過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讓小農戶可以及時接收到農業政策,新推廣的農技,市場價格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幫助小農戶們利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增強發展生產、便捷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把利潤變得立體化,讓小農戶們可以更好地融入現代農業的產業鏈。這是農業高速發展下的時代,小農戶的出路所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