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們村的變化真大,公路通到家門口,危房戶住上新房,滿山栽滿‘搖錢樹’,這日子是*比*好了。”近日,筆者來到豐都縣三建鄉廖家壩社區,談起脫貧攻堅工作給村里帶來的變化,村民王中奎豎起了大拇指。
基礎設施落后、致富信息單一、支柱產業缺乏等因素,導致該社區成為貧困地區。近年來,找準原因*扶貧,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給廖家壩社區注入全新的活力,該社區里的變化可以說煥然一新,村民們不僅成功脫貧,還找到了持續增收的門路,村民們紛紛感嘆,家鄉發展越來越好了,我們不愿意走了。
路路通村民喜點贊
近日上午,筆者乘車來到三建鄉廖家壩社區,下車后仿佛置身于一個干凈文明的美麗鄉村,映入眼簾的便是蜿蜒潔凈的村道路通村入戶,道路兩側粉刷一新的墻面上掛著文明標語,田間地頭一片油菜花閃閃爍爍,村民三三兩兩站在田間地頭忙著手里的活兒,好一派喜人的景象。
“以前石子拉到村口,要想運回家全靠人力搬搬抬抬,下雨天出門就是一身泥。”廖家壩社區3組村民王中奎說,走在廖家壩社區,讓人感受到變化*地方的就是如今村里的公路四通八達,并且全都硬化了,出行十分方便。
“這兩年村里的變化實在太大了,村里大部分道路也都硬化了。”王中奎指著站著的這條新硬化的水泥路說,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感召,他不再去城里務工了,并且村上很多年輕人都跟他做了一樣的選擇。
廖家壩社區扶貧攻堅*書記隆敏說,近年來,廖家壩累計投資1200余萬元,全面完善全村各項基礎設施。其中投資900余萬元,硬化公路15公里;投資40萬元,整治泥結石路8公里;投資80余萬元,通村率達到90%以上。同時還新建、整治山坪塘15口;投資180余萬元,實施40余口人飲、灌溉工程改造。
多項產業帶動農戶增收
如今的廖家壩社區以竹筍、青脆李等為主導產業,同時大力引入電商平臺,推動本地土特產銷售,持續帶動農戶增收。
“我以前在外地務工,后來被村干部回引返鄉發展青脆李種植。”該村5組村民鄒秀華說,去年,他共發展了12畝青脆李,目前,青脆李長勢良好將在三年后產生收益。
“平時還被聘請到基地務工,鋤草、施肥、打農藥…*80元,一個月還是能掙一千多塊錢。”鄒秀華說,此外自己家種植的青脆李,苗子由合作社免費發放,技術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統一培訓,后期也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自己輕輕松松就把錢賺,比在外務工輕松多了。
隆敏介紹,截至目前,廖家壩社區共發展青脆李400畝,竹筍800畝,并配套建設機耕路16公里,微水池15口,預計可帶動農戶78戶、295人實現增收。同時,還引進重慶拾味鮮生活電商平臺與三建土特產有限公司合作,近三個月土特產銷售量突破15萬元,為下一步深入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推動電商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靚磚房居住安全有保障
“我以前的房子是板房,由于年久失修,遇上刮風下雨,居住十分不安全。”廖家壩社區3組村民王本勤說,為此,他便向村里申請了D級危房改造。
“我們在接到他的D級危房改造申請后,相關工作人員立即進行了調查核實,經核實之后,就把他家納入了D級危房改造范圍。”隆敏說,已經按照標準重新為他們修建了新房,去年,他們一家已經搬遷入住了。
筆者在廖家壩社區3組王本勤的新房看到,一棟80平方米的平房屋新瓦亮,走進室內兩間臥室,一個客廳,一個廚房,一間獨立衛生間,同時,水電網都已連接通。而此時的王本勤正悠閑地坐在客廳看電視,還一派喜人的景象。
“去年春節前,我們老兩口都已經搬遷入住了,現在居住的房子與原先相比真的好太多了。”王本勤感嘆,以前居住的房子里的廁所是旱廁,現在有獨立干凈的衛生間,入廁、洗漱、洗澡等都變得舒適又衛生。
據了解,近年來,該社區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為突破,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截至目前,已完成C級危房改造155戶、D級危房改造4戶,完成實施農房風格風貌改造137戶,完成實施農房“四改”137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