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農民種植什么一直面臨著靠天吃飯的窘境,不僅是因為天氣好壞對收成的影響,還因為盲目跟風,出現豐產不豐收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一直在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并且通過發展訂單種植等手段保障菜農的收益。
調品種、找訂單、上保險瞄準市場收益更好
近日,記者來到臨沂市蘭陵縣向城鎮小郭西村一個將近15畝的蔬菜大棚里時,高云龍和家人們一起正在大棚*深處為黃瓜授粉。順著大棚入口往里走,可以看到一些黃瓜秧上已經結出了新果,一些黃瓜已經成熟等著被摘取。
“現在黃瓜品種之間收益差別很大。”高云龍說,他的棚里種了3個不同的黃瓜品種,貴一些的品種能賣到4~4.5元/斤左右,而“大路貨”只能賣到2塊多一斤,價格相差近一倍。“我種這3個品種就是為了岔開,分散風險。這樣就算優質品種價格沒那么好了,‘大路貨’保鮮期長、價格波動不會那么劇烈,也仍然不會賠太多,能保個底。”
“今年黃瓜行情比較好,2月26日平均價格差不多能到2.8元/斤。”蘭陵縣家瑞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家瑞合作社)社長張立存介紹,對溫室黃瓜來說,充足的陽光是產量的保證,但今年黃瓜在生長期時遭遇了連續陰天,產量受到了影響。不過農戶算過總賬后發現,收益較去年持平略高。“主要是價格的走高彌補了產量下降導致的利潤缺口。”
“今年準備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引導社員更新品種。”張立存說,家瑞蔬菜生產基地是上海市在全國首批設立的10個規模化外延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合作社生產的大半數蔬菜都會銷往上海,一些客商會主動提出購買需求,幫助種植戶調整生產品種。“去年有客商提出要訂一批紅葉萵筍,我們跟著調整了200畝地的種植品種,萵筍產量增加了差不多10%不說,每斤的價格也多賣了0.2~0.3元。”
“我自己平時會去超市看看,也鼓勵社員都去轉轉,看看市場上賣什么菜,*到晚只盯著菜地種不出市場要的菜。”張立存說,合作社計劃用3年的時間更新蔬菜品種、提升產品質量,為走進商超打好基礎。高云龍已經開始行動了,他準備在今年慢慢淘汰掉收益不是特別好的品種,閑一部分地養一養,來年再做規劃。
在十多公里外的蘆柞鎮后吳坦村,不少蒜農則選擇了通過蔬菜目標價格保險保證收益。據了解,去年蘭陵縣大蒜、蒜薹目標價格保險每畝賠付蒜農共計837.47元,全縣兩項保險合計賠付總額達1.43億元。“價格保險解決了蒜農的后顧之憂。”蘭陵縣金億發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加才說,市場價格低于目標價格時,價格保險保障了農民的再生產能力,也穩定了農產品供給,不管豐歉,農戶都敢種、想種。
提質量、有特色、打品牌,優質產品仍然緊俏
在從蘭陵縣城到小郭西村的路上,沿街農戶家的墻壁上、蔬菜溫室大棚的墻體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被一條一條刷了上去。在家瑞合作社信息管理中心,兩塊大大的顯示屏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張立存介紹,每個蔬菜大棚都安裝了物聯網傳感器,與顯示屏相連,便于全程監管,更好把控農產品質量。“這樣產出來的‘放心菜’才能讓客戶真正‘放心’。”
為了擦亮“向城蔬菜”的品牌,向城鎮一方面推進標準化種植,積極進行高標準農田整治項目,提升標準化種植基礎;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村民自治管理模式,配備112名村級專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設立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并在蔬菜交易市場和合作社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室,實現鎮內蔬菜凡出必檢。
成規模、質量高,自然更受經銷商的青睞。張立存笑著說:“別的地方兩天才發一車菜,我們這兒*就能發兩車菜。”除了滿足上海市場的需要,家瑞合作社生產的蔬菜也會銷往其他地區。“我們以茄果和瓜菜為主,一般摘下來后很快都能到,夠新鮮。”
對于農產品質量與特色的重要性,不僅是向城鎮的菜農,蘭陵蒜農們也感觸頗深。“我們的‘蒼山大蒜’是四六瓣,品質好,而且只在蘭陵能長好。”這句話從蒜農的口中說出過,從經銷商的口中說出過,也從煎餅店的老板娘口中說出過。“四六瓣”是指每頭大蒜含有4~6個左右的蒜瓣,蒜頭較大,整齊均勻,黏辣清香,品質較好,便于加工。
在劉同發煎餅特產店,前來買特產的客戶絡繹不絕,尤以買大蒜和煎餅的為多。老板娘告訴記者,店里一箱8斤裝的蒼山大蒜現在能賣到35元。“我微信上加了1000多個客戶,不少是外地人,有些北京、山西的客戶會指名買蒼山大蒜讓我寄去。”
事實上,有著“蒼山大蒜”這塊特色優質牌子作支撐,蘭陵縣的大蒜和蒜薹價格盡管也會隨著市場大行情起起伏伏,但也能在周邊蒜區中脫穎而出。“2018年蒼山大蒜能賣到2元/斤,價格比周邊高了一倍。”宋加才說。
建市場、暢物流、延鏈條,流通環節“無縫銜接”
居民消費提質轉型升級對農產品品質的需求已經延伸到了“運好”。蘭陵的菜農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付諸行動。從向城鎮尹村到小郭西村,不足10分鐘的車程經過了五六家批發市場;蘭陵縣的大蒜主產區蘆柞鎮,冷庫和市場建在了緊鄰公路的田頭……
今年1月農業農村部印發的《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中,蘭陵縣是入圍的153個縣(市、區)之一。作為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家瑞合作社2017年建成了山東家瑞農產品批發市場,輻射帶動周邊蔬菜種植面積約1.2萬畝。“市場建起來后菜價明顯提高了。”說到市場的建設,張立存有些興奮,“咱農民不用拉到十幾里地以外去銷售了,在地頭上直接銷售,省時省力。”
由于蔬菜對保鮮的高需求,張立存咬咬牙連冷庫也一并建了起來。“就地預冷保鮮、包裝、加工,價格和質量都提高了,分揀包裝一斤蔬菜可能會多花0.2元,但在銷售時卻能多賣0.4元。”張立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00斤黃瓜為例,一般大約會包含5斤左右品相不好、等級不高的“孬瓜”,倘若不進行分揀包裝,100斤黃瓜都要按照1元/斤售賣,而分揀包裝之后,95斤的“好瓜”能賣到1.2元/斤,被分揀出來的“孬瓜”也能賣到0.5~0.6元/斤。“孬瓜賣孬錢,損耗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農戶能掙更多錢。”
冷庫也讓蘭陵縣圣卓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鳳曉受益頗多。“去年的新蒜有的只能賣到0.7~0.8元/斤,元旦開始到現在,冷庫里的蒜價格漸漸漲上來了,現在好一點的能賣到3.8元/斤,刨去儲存成本也還是有賺的。”
在李鳳曉眼中,深加工領域同樣是要關注的重點。“今年估計前期蒜價會比去年同期高一些,至于后期價格能不能持續上漲,還要看脫水蒜等加工的量,加工的量大了,冷庫庫存量就會受到影響,價格就會出現相應的波動。”
不過,農業農村部蔬菜全產業鏈農業信息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張晶認為,今年大蒜面積縮減程度比預計的少,并且受天氣條件較好的影響,今年單產可能會增加,因此大蒜價格大漲可能性不大。
身在主產區的李鳳曉也有所感受,在他看來,周邊蒜農種植調整面積并不大。因此,他將目光投向了加工領域,以期穩定收益。李鳳曉透露,今年6月,他打算開始建深加工工廠做脫水蒜片。“這樣能提高附加值,而且還能保證質量。”
優化種植結構是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項目,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目標是讓農業生產出的產品數量和質量符合市場需求,從而實現農民的穩定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