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的發展,急切呼喚高層次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但農業比較效益低、投資周期長,使不少人望而生畏。所以投身農業不僅需要責任意識,還要有擔當精神。楊東勝父子三人自愿返鄉務農、扎根農村,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希望的田野,這不僅是新時代的一種擔當,更是難能可貴的示范引領。
但是,做農業光靠少數人的擔當是不夠的,必須培育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農村發展的需要,更是建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的必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農業產業化發展要體現高質量發展,要培育更多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對接、緊密連接。對此,中央已有相關政策,我省各地也在及時跟進。從楊家父子返鄉務農的故事中,我們能看到這種喜人的變化。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只有加大支持力度,讓新型職業農民成批涌現,才能讓鄉村振興有堅強支撐,才能讓現代農業有堅定的耕耘者、播火者、引領者,才能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