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處金山區漕涇鎮水庫村中心河畔,一幢幢江南風格的“湖景房”拔地而起,吸引一批批村民前來觀看。“從看到農民集中居住點一期的設計規劃圖后,心頭就動了,下定了向村里提交集中居住申請的決心。建房動工后從堆砌*塊磚頭起,隔三岔五地去現場,看到設計的圖紙漸漸地變成現實,心里禁不住涌起一陣陣的激動。”今年27歲村民陸磊說,他家的住房位置屬于“三高”(高鐵、高壓線、高速公路)附近,按村里規劃列入優先搬遷的對象,如果在6月底前峻工時拿到首批入住名額,準備將新房好好地裝扮一番。據水庫村干部介紹,“湖景房”是村里建造的*期農民集中居住點,計劃在今年6月底前竣工,屆時首批將有42戶村民搬進新居。
讓村民眼紅的“湖景房”,便是由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彭震偉領銜,姚棟、董楠楠、王紅軍、高璟等5名專家提供智力支援的項目之一。2月28日5名專家集體來到水庫村,看到去年以來他們由自己規劃設計的集中居住點、河段駁岸和景觀點美化、村民驛站、村委會和日間照料中心改造等項目,如今從一幅幅紙上的“效果圖”正成鄉村面貌悄然變化的藍圖,專家們一個個倍感欣慰和自豪。彭震偉教授坦言,鄉村規劃不是一張圖紙,參與規劃師應積極促進鄉村良性發展,要遵循鄉村發展的自身發展的規律,充分體現鄉村特點和鄉土味道。
在入口景觀改造處,專家董楠楠特意放慢了腳步,對每一個工藝細節都察看得很認真。
據了解,漕涇鎮水庫村去年被定為上海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后,村里、鎮里正為如何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建設犯愁,急需聚智引才。經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線,同濟大學幾位早就有志于小城鎮、鄉村規劃建設的專家教授和水庫村接上了關系,確定為“新江南田園”鄉村振興計劃試點實施方案,提供“智力支撐”。
一晃將近一年過去了,他們一方面到現場察看自己設計規劃的項目效果,聽取村里干部群眾的意見,更好提供駐場規劃咨詢服務等,做好村莊的空間、風貌、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文化和產業規劃的融合銜接,為實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供智力支持。
而另一個重要任務,當天漕涇鎮人民政府和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彭震偉教授領銜的鄉村規劃咨詢團隊正式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漕涇鎮鄉村規劃師合作協議。根據《漕涇鎮水庫村鄉村規劃師工作辦法》,受聘的“鄉村規劃師”,在未來三年將對以水庫村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代表的漕涇鎮鄉村振興工作提供咨詢服務,共同致力于探索上海國際化大都市鄉村振興之路,為實現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