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農場社企分離和公司制改造的先行先試表明,改革對于理順農墾和地方職能,激發墾地雙方的積極性大有裨益。”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嚴忠說,“這充分說明了農墾改革文件中‘堅持社企分開改革方向,推進國有農場生產經營企業化和社會管理屬地化’的正確性。”
江蘇省南通農場是江蘇農墾系統18家農場中*個實現社企分離和公司制改造的企業。改制后,農場的經營性資產整合重組,成立了江蘇農墾集團南通有限公司;農場的社會管理職能移交地方,成立了蘇通科技產業園區江海鎮區社會管理委員會。近年來,農墾和地方齊頭并進,實現“兩個加強”,走出墾地共贏的新篇章。
農墾企業甩掉包袱,做大做強。過去,南通農場每年要承擔2000多萬元的社會管理費用,如今,地方政府承擔所有社會管理費用;過去,南通農場管理著2萬名職工和居民,如今,農墾企業化運作僅有145名職工。“輕裝上陣”的蘇墾南通公司明確了企業定位,沿著“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的目標,一心一意謀發展。公司利用區位優勢,融入地方開發建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第三產業的轉變,將商貿服務、電力、房地產、廣告等服務性行業作為發展的方向。公司本部以資產經營為主要業務,并擁有全資及控股企業6家,參股企業5家,經營性凈資產達6億元,年均創造利潤4000萬元。同時,公司還儲備了優質的新項目資源,為轉型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其中物流碼頭項目,擁有稀缺長江岸線200多米,配套倉儲用地200多畝;300畝商業用地項目,位于南通開發區核心區域的區域優勢明顯,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民生發展提速升級,日新月異。蘇通科技產業園入駐南通農場以來,累計完成注冊外資15.1億美元,到賬外資5.2億美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6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74億元,經濟總量不斷做大。園區政府高度重視南通農場區域的社會管理和民生實事,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逐年增加,社會事務管理更加規范、便利。社會保障機制不斷健全,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配套醫療、教育水平不斷提升,農場小學、中學全部重建,農場醫院提檔升級,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蘇通園區分院落戶農場;2017年,農場居民人均收入達42756元;退休職工發放范圍和工資水平遙遙領先于周邊地區,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安。蘇通園區的大開發讓場域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環境優美的小區,平整寬闊的馬路,高端先進的廠房,氣勢恢宏的公路大橋……曾經的蘆葦荒灘、不毛之地變身為通江達海、生態宜居的濱江新城。
政企聯動攜手并進,共建共榮。社企分離后,蘇墾南通公司與蘇通園區江海鎮區一直保持友好溝通協作,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社會矛盾。雙方秉持“公司人、鎮區人都是農場人”理念,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發展氛圍。蘇墾南通公司積極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通過情暖江海專項慈善基金,每年向鎮區捐款50萬元,用于原場域居民開展助學、助醫、助困、助殘、助老活動。5年來,公司分別對鎮區基礎設施建設、文體活動、職工體檢等方面提供各項幫助,支出700多萬元。在蘇通園區的支持下,蘇墾南通公司新開發的福地商業廣場、江景瑞園等項目租賃、銷售形勢喜人,電力施工、高炮廣告業務井噴,資產、資源、新項目不斷增值。雙方在場域開發建設的過程中,形成墾地融合發展良好勢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