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清茶,芳香縷縷。眼下進入了春茶采摘期,茶園里滿是忙碌的景象。近些年,茶葉品種不斷增加,一些特色創意、農旅融合的方式不斷涌現,讓小小的茶葉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洋莊鄉漿溪村,連綿不斷的群山中分布著一片又一片的茶園,其中的1500畝歸屬武夷山長茗源茶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跟著該合作社社長陳春龍的腳步,筆者爬上一片茶山,一塊刻著“我的父親母親茶園”的石頭十分顯眼。
陳春龍說,茶園名稱的設計是合作社實現茶葉品牌化的一種嘗試。近些年,茶葉市場競爭激烈,“茶葉+文化”“茶葉+生態”是走差異化、拓展市場空間的一種辦法。為了讓放心茶、生態茶成為現實,這兩年,合作社建立起核心區為1000畝、輻射區為1萬畝的茶葉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區。通過生態調控、物理誘避、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推進茶葉的綠色栽培。
近年來,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在全國得到了較快發展。武夷山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陳春龍有了深入挖掘打造茶葉品牌的機會,他以“我的父親母親茶園”做延伸,將廠房的二、三、四樓打造為主題客棧,配套茶文化展示中心和水上樂園,開啟茶旅研學項目,邀請全國各地的茶葉愛好者到此來采茶、制茶、品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魅力。
除了個體的設計,在一些茶葉產區,地方政府也加大了統一的規劃,用較為整體的設計來增強市場競爭力。2018年,重慶市永川區投入大量專項資金,推廣標準化茶園和有機茶葉種植,不僅提升了春茶的品質,也使得產量提高了將近三成。今年三月初,玉琳茶葉公司就借助這一專項資金,完成了設備升級。
春季嫩芽采摘后,茶樹后發的老芽一般就廢棄了。不過在重慶市榮昌區的很多茶葉基地里,這些老芽會被作為夏秋茶進行采摘,用于紅茶的制作。2018年,榮昌區出口紅茶4500噸,創匯350萬美元,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的步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