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2019年東北水稻大棚育秧技術指導意見
2019年東北水稻大棚育秧技術指導意見
農業網   時間:2019/4/3 11:22:00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閱讀數:391

  當前,東北地區氣溫回升早、回升快,清雪扣棚工作穩步推進,水稻播種育秧即將展開。據中央氣象臺預報,4月上旬北方大部地區氣溫起伏較大,易對春耕生產造成不利影響。針對當前氣候和生產特點,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早擺盤、早播種、早泡田、早整地和早插秧的“五早”,以及搶農時、搶積溫的“雙搶”技術意見,力爭4月20日前完成大棚播種育秧,5月25日前完成插秧。
  
  一是高臺做床,精制秧土。清雪扣棚后,搶前備土做床,確保適期育苗。提倡刨凍方、備凍土,并移進扣好的棚室內,實行凍土集中增溫化凍晾干,隨時備用。認真做好高臺旱育,當棚內土壤融化深度適宜時,立即翻地、晾曬,散墑增溫,打好高臺苗床并整平耙細,確保置床達到旱育苗標準。床土配制要防止未腐熟的有機肥拌入。盤土與壯秧劑混拌要均勻,并在裝盤前1—2天拌好,蓋上塑料膜燜置處理。裝盤厚度確保2厘米,嚴格控制播種量,做到盤播滿、籽播勻。覆土前認真做好壓種作業,覆土厚度0.5—0.7厘米為宜,不得超過1厘米。
  
  二是優選良種,適期播種。選擇耐寒性強,抗稻瘟病強、熟期適宜的優質品種,避免盲目選擇晚熟高產品種,嚴禁越區種植和私引亂調。播前做好種子清選、曬種、發芽試驗、種子消毒、浸種和催芽等工作,確保發芽率達到85%以上,做到苗齊苗壯。機插秧面積較大的新型經營主體,要適時、分期播種。根據預計插秧日期提前30—35天播種,有計劃安排逐日播種面積,確保秧苗適期移栽。
  
  三是科學管理,培育壯秧。因地制宜采取集中高臺旱育、大棚三膜覆蓋、大棚綜合增溫等技術措施,防御苗期凍害。苗床溫度管理以保溫為主,以苗齡為指標控制苗床溫度。從播種到第1葉露尖約7—9天,以培育種子根為主,控溫不超過32℃;出苗到1葉展開,控溫22—25℃、不超28℃,做到早通風煉小苗;2葉露尖到3葉展開,防莖葉徒長,控溫20—22℃,要通風煉苗,棚內濕度大時雨天也要煉苗;2.5葉期控溫不超25℃,防苗老化;3.1—3.5葉,夜間溫度>10℃時要晝夜通風,逐步適應外界環境。水分管理上,種子根發育期,一般不澆水,局部過濕要白天撤膜散墑,傍晚復膜,露籽處補蓋土。第1葉伸長期,過干補水,少澆或不澆水,保持旱育狀態。離乳期,如遇盤土發白但根系好,早晚葉尖不吐水,或午間新展心葉卷曲,可在早8時左右澆1次透水。移栽前準備期,在保證秧苗不萎蔫的情況下不澆水,控水蹲苗壯根,利于移栽后發根好、返青快。
  
  四是防控病蟲,帶藥下地。加強苗期病害防控,用適宜藥劑浸種消毒,防治惡苗病。在營養土噴澆、種子拌種消毒、1葉1心期噴澆等環節上單獨或同時使用適宜藥劑,防治立枯病。此外,加強育秧大棚肥水、溫度和濕度管理,特別是秧苗1.5葉期后,適時通風煉苗,并對秧田進行調酸、消毒,防止立枯病、青枯病發生。插秧前帶肥帶藥下地,預防潛葉蠅。
  
  五是精細整地,適時移栽。堅持“旱整平、淺打漿”的耕作原則,提早整地,保證沉降時間,避免苗等地、壯苗變弱苗等現象發生。旱整地要到頭、到邊、不留死角,地表保證有12厘米以上的松土耕層;水整地在放水泡田3—5天后,打漿撈平,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細碎,同池內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大力推廣激光平地技術,做到“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處處干”。插秧要確保在高產期內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為水稻豐產奠定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uhaon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