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搶抓“互聯網+”機遇,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扶貧的重要手段,努力探索電商扶貧的新路徑,打出一套“電商+”組合拳,讓本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去”,闖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電商扶貧新路子。
山西交城縣搭上電商快車“拔窮根”
基地+社區+電商,大手筆謀篇布局。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產業扶貧“6133”工程,重點扶持畜牧、旅游、果、蔬、菌、藥六大產業發展;支持鑫源鑫、如金等10大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6個;發揮畜牧、旅游、食用菌3個1000萬元流轉金撬動作用,推動駿棗、核桃、黃芥子油、龐泉雪耳、羊肚菌等特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向*市場;堅持一個產業基地對接一家電商服務商,今年全縣30多家電商服務商已經聯系了6大產業基地。去年夏天,以“山水交城•康養一夏”為主題的康養交城旅游季暨白木耳采摘文化節成功舉行,交城縣電商企業緊緊抓住契機,以農業扶貧項目白木耳為切入口,以扶貧為發展方向,進一步提升農特產品知名度。縣電商辦特組建龐泉雪耳電商銷售小分隊,線上線下全面式、地毯式推銷龐泉雪耳活動。2018年10月17日組織縣農業龍頭企業參加了由山西省政府主辦,省商務廳和省農業廳承辦的,在山西醫科大學體育館舉行的貧困地區農特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醫院和進軍營的“五進”對接促銷會,山西人民醫院、山西兒童醫院等4家單位與交城5戶農業龍頭企業簽訂農特產品訂單50余萬元,市場美譽度持續擴大。線上線下共同發力既開拓了產品市場,更緩解了貧困戶銷售難、推廣難的問題。目前交城縣各類電商企業累計收購各鄉鎮貧困戶核桃92噸,紅棗68噸,小米黃豆等五谷雜糧68噸,黑白木耳2.6萬元,蜂蜜2萬3千斤,累計金額近400萬元。同時吸納貧困戶20人進行電商創業,幫扶貧困戶就業69人,人均增收2000元。
山西交城縣搭上電商快車“拔窮根”
智慧農業+智庫+電商,大舉措打造品牌。 縣委縣政府利用“互聯網+”思路及加智慧農業的理念,推動鄉村振興新動能和縣域經濟發展增長極,研究出臺了《關于加強交城縣地理標志商標注冊保護推進*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將品牌建設作為提升扶貧產業質量、增強扶貧產品認知度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實施品牌引導、培育、獎勵、保護措施。去年以來,結合“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在全縣布局了20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點,在產品源頭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了“交城山”農特產品公共品牌和“褐小美”文旅產品公共品牌,免費提供給合作社、農戶使用,逐步實現統一包裝、統一加工、統一銷售。特別是“交城山”6大類34小類農產品全部辦理SC手續,市場準入合法化。縣電商辦還組織各電商企業負責人與各種植合作社對接,就產品包裝、物流配送、SC認證、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和安全生產及產量提出打造網貨的要求,并要求種植戶積極完善,共同打造“交城山”網貨品牌,全縣“三品一標”產品突破14個。目前,交城縣六大類三十四小類農副產品都有了合法的市場準入手續,而“交城山”品牌在淘寶、京東等各大網店都有了自己的旗艦店,產品品牌化之路越走越寬廣。
山西交城縣搭上電商快車“拔窮根”
在此基礎上,該縣從政府層面大規模、系統性的在全縣范圍內編織一張專業的電商人才智庫群,積極聘請電商行業專家、企業家和本土電商做的比較成功的人士量身打造人才培養策略,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現場觀摩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按計劃、分步驟開展面向黨政機關、涉農企業、農村合作社、農村創業青年和農民的電商知識培訓,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培訓一名電商應用人才。由電商辦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分別舉辦,免費開展面向大眾的普及性培訓、創業性培訓及面向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訓,采取理論培訓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現場演示和分步指導相結合、集中學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等方式,從縣里組織的集中培訓到田間地頭的分散培訓,培訓內容從網絡直播到手機網購,滿足了更趨個性化的要求。2017年培訓1700人次,2018年培訓1000多人次。通過不同層次培訓,越來越多的農村“零基礎網民”不光在網上買東西,也開始銷售自家農產品,涌現出大批的*電商企業和農村電商創業青年,初步形成了“男女老少齊上陣,傳統商、網商、微商三商聯動一盤棋”的局面。
互聯網+黨建+物流,大力度加快上行。交城與阿里巴巴、京東、樂村淘三個電商平臺深度合作,投資4000余萬元建設了占地3300平米、內設“一館三基地四中心”即特色中國•交城館、文旅雙創基地、電商孵化基地、創客空間基地、阿里巴巴服務中心、菜鳥物流服務中心、游客服務中心和行政服務中心的交城創谷,以“再造流通,服務三農”為宗旨,以“升級版、體驗式、服務型”為主線,以“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為使命,構建起“1+3+10+60”電商扶貧網絡,建成“交城創谷”1個縣級公共服務中心,引進了阿里巴巴、京東、樂村淘3大電商平臺,開通了覆蓋全縣10鄉鎮的電商服務站點60個,提供商品入村*后一公里的物流中轉及配送服務,承接農產品的歸集和代理營銷,農村電商售后等便捷服務,形成縣有運營中心、鄉鎮有服務站、村有服務點的三級電子商務供銷運營體系。目前“特色中國•交城館”已入駐農產品企業23家,產品種類17種;文化產品企業15家,產品種類13種;生活保健產品企業1家,產品種類6種。投資建設了1800平米的菜鳥物流中心,全面鋪開農村快遞物流網絡,打通農村網絡購銷運輸配送渠道。對于比較偏遠的村莊,則與黨建工作相融合,與*書記或者是村“兩委”干部等各類資源進行對接派送,從而實現物流快遞鄉鎮基本覆蓋,村莊覆率達到約95%,實現了快遞郵件當日到鄉鎮、48小時內到村寨,有效地打通物流體系“毛細血管”問題。縣電商辦還定期組織入駐“交城創谷”的包括中國網庫、供銷E家、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等大型企業在內的22家電商企業赴各鄉鎮對接扶貧產品,去年以來直接收購各鄉鎮貧困戶核桃92噸,紅棗68噸,小米黃豆等五谷雜糧68噸,黑白木耳2.6萬元,蜂蜜2萬3千斤,金額近400萬元。2018年以來,全縣電商銷售農特產品突破6000萬元。
展會+年貨節+電商,大范圍推廣營銷。2018年夏天,以“山水交城•康養一夏”為主題的康養交城旅游季暨白木耳采摘文化節成功舉行,全面啟動了“夏養山西•康養交城”旅游發展戰略。縣電商辦特組建龐泉雪耳電商銷售小分隊,線上線下全面式、地毯式推銷龐泉雪耳活動。特別是在第五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潞萍向現場觀眾熱情推薦家鄉“三寶”駿棗、羊肚菌、黃芥油等農特產品,希望通過推介會打出交城農特產品響亮的招牌,讓交城的駿棗、羊肚菌、黃芥油等農特產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9月21日在太原三晉國際酒店舉辦了“龐泉雪耳主題菜品品鑒會”、“龐泉雪耳”迅速進入省城市場。同時,積極組織由縣政府主辦、在山西農展館舉辦的“2019年交城縣電商年貨節”。“電商年貨節”線下產品銷售展區共組織交城縣永財食品有限公司、交城縣龐泉溝野山菌業產業合作社、山西嘉榮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8家優質農特產品生產企業、及合作社生產的駿棗、核桃、黃芥子油、龐泉雪耳、羊肚菌、小米等全縣優質農特產品,同時為交城縣廣大農特產品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搭建一個年貨線上線下交易平臺,促進“網貨下鄉,農貨進城”的雙向流通。
互聯網+外貿+電商,大開放打造新高地。交城是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是山西省22個外貿重點縣之一,2017年外貿企業自營進出口總額完成12.56億元,全省排名第6位。特別是硝酸銨鈣、硝酸鈣產品占到國內80%、國際5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成為“中國肥都”,外貿需求巨大。2018年4月,該縣與山西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合作建立了全省*縣域跨境電商產業園,通過建設跨境電商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為外貿進出口企業在報關、通關、國檢、外管、金融、物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打通交城產品對外展示及銷售渠道,構建開放、多維、立體的多邊經貿合作模式。“互聯網+外貿”促進全縣外貿業務擴容提質,成為新形勢下增強國際競爭力、擴大對外開放的新優勢。
交城縣以優質農產品上線為核心,以電商銷售為重點,走出了一條農村轉型、農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電商產業發展之路。正如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潞萍所說:“縣委、縣政府把電子商務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縣域經濟增速的重要手段,主動對接國家‘互聯網 +’行動計劃,不斷加強對外合作,加大扶持引導力度,推進電商與現代農業、旅游服務業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特別是圍繞脫貧攻堅,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發展培育了交城山、問君、山藥蛋派等具有‘交城符號’的農村電商企業,搭建了促進貧困群眾增收平臺,有力地推進了*扶貧、*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