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秦嶺深處的寧陜縣城關鎮月河村依舊寒意凜然,天空飄著小雪。余光清家房前屋后的白芨地里一行行小土坡整齊凸起,上面覆蓋了厚厚的一層櫟樹葉,看不出其生長的模樣。
余光清和余光朝兄弟家所在的寧陜縣城關鎮月河村腰竹溝組,山大人稀,地勢崎嶇,交通不便,可利用土地面積較少,在2013年底和2014年,余光清和余光朝先后被確定為貧困戶。
“我八九歲時就開始在山上挖野生白芨賣,2010年開始種植白芨。一開始種了3畝野生白芨苗但都沒有長成,后來從鎮安縣學習了白芨種植技術,那時候一顆白芨苗7元錢,我買了幾千株苗子開始種植。”余光清說。
余光清的白芨種起來了,從每年春天將櫟樹葉撥開讓白芨生長,到農歷五月份野草瘋長開始除草,遇到雨水多的年份還要反復除草,幾年來白芨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余光清從來不認為種植白芨有多辛苦,更沒有想放棄。他常說:“晴天有晴天的活,雨天有雨天的活。”2014年,通過種白芨的產業發展,余光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2013年,白芨的價格飛漲,市場上的種子價格高達100元一斤。余光朝就用當時100元一斤的市場價格購買了種子,也開始了白芨的種植。
“白芨產量非常高,1畝地要用8000株苗子,1株苗子能收1斤半,3斤半可以烘出1斤的成品白芨。育苗的話可以用種子或白芨籽,白芨籽便宜,出苗率*也有85%,但就是害怕病害。”種植了幾年白芨,余光朝總結。
“沒有*的辦法,就是把市面上十幾種農藥,一種一種地試,哪種*有效就用哪種。”余家兄弟用多年的實踐學習與“試錯”彌補了技術上的不足,就連寧陜縣的農林專家都來咨詢他們的種植經驗。
經過了近十年的努力,“白芨兄弟”走上了致富之路。2018年,余光清翻了兩畝地的白芨,生產了2000斤的商品白芨,年收入23萬元。余光朝也緊隨哥哥腳步在2016年脫了貧,這段時間他正加緊育苗,準備為今后打好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