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農產品和食品展館成為參與國家和企業*多的展區。在中外農業的雙向交流中,溝通的不僅是商品,更有農業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經營方式。大城市小農村、大市場小農業、大流通小體量的特點,決定了上海農業必須堅持開放思維“走出去”。
開放,就是進一步推動思想開放、政策開放。“走出去”是上海農業對外開放的主要載體和重要抓手,也是提升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層級的引擎和動力。對標國際,一直是上海農業重要的戰略發展思路,為此,上海瞄準國際*標準、*水平,先行先試,以企業為主體,不斷創新政策機制,持續開展境外農業投資。
農業“走出去”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為此,上海建立起農業對外合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各職能部門聯手“組合拳”,健全農業對外合作系統橫向聯動機制和縱向協作機制,共同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調度并持續推進“走出去”重點項目。
農業“走出去”亟待良好的服務環境。多渠道多層次提升服務效能,有助于提高“軟實力”,確保項目推得出、落得下。加大財政支持、強化金融支持、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對外交流合作、完善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交流培養等一系列精細化的服務引導,亦將為參與全球競爭的上海農業企業構建起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開放,就是要發揮市場主體的活力,充分激發其主觀能動性。龍頭企業是農業境外投資的先鋒力量,在產業優勢資源整合、優化產業分工協作等方面起著主導作用。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行業示范、輻射帶動作用,鼓勵探索農業對外合作新模式新渠道,將推動上海農業的海外布局和延伸發展。
海外獲取的漁業資源,如何滿足國內日益強勁的消費需求?上海水產集團秉承“產業外擴、產品回國”的戰略方向,一頭拓展海外市場,一頭深耕國內市場,引導優質產品回國。大康農業采用“產業+金融、投資+并購、海外資源對接國內市場”的發展模式,在巴西、新西蘭、緬甸等國家和地區挖掘了一批高質量的農業資源,布局整合糧食貿易、肉牛、乳業等產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支持農業領域全產業鏈企業抱團“走出去”,通過產業鏈對接、延伸,結成企業聯盟,一方面提高了企業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走出去”的信心和實效。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農業對外合作,通過引進資金和科技,輸出資金和技術,上海在農業利用外資、農產品國際貿易、對外投資合作等方面逐步形成農業全球產業鏈國際化格局。
開放,讓上海成為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萍紕撔率峭苿佣际鞋F代綠色農業發展的引擎和動力,也是上海農業不斷擴大對外合作的底氣和支撐所在。在巴西圣保羅市,都市綠色工程有限公司為智能化溫室玫瑰園貼上“中國制造”標簽,這是上海設施農業溫室技術引進消化再輸出的*證明。孫橋農業科創中心聯手上海澤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了中國*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種服務平臺。這一平臺的建立,改變了約70%-80%的設施蔬菜種子市場被美國孟山都、荷蘭瑞克斯旺等公司長期占領的局面,推動了上海育種產業發展,更將涉及國家戰略儲備的種質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以國際*科技為參照,上海仍需不斷深化農業科研交流合作,增強技術吸收轉化能力,堅持自主研發創新,緊緊圍繞“三大農業科創中心”,整合科技資源,共同打造都市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共同體。
從全球經濟聯系中謀劃戰略重點及關鍵舉措,擴大開放是關鍵的一步。融入全球農業產業鏈增值環節,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集群;打造與上海城市定位相匹配的農業對外合作新格局,形成較為完善的農業境外投資公共服務和市場管理體系,開放的市場格局在吸引全世界多種優質資源入滬的同時,也將為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經驗和渠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