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安徽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一屆二次理事會上獲悉,該聯盟成立一年來,發揮聯盟科技優勢,聚焦智慧農業建設,研發了國內*“水稻病蟲害智能識別與服務系統”,形成了一套利用物聯網開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成熟技術。
“水稻病蟲害智能識別與服務系統”是基于省農科院自主知識產權的農作物病蟲害圖像庫,利用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開發完成,可自動識別水稻病蟲害的手機APP應用系統。據介紹,種植戶下載安裝應用程序后,點擊拍照按鈕,實時拍照或從手機相冊中選擇水稻病蟲害圖片,點擊識別按鈕即可進行識別。該系統可自動識別水稻病蟲害50余種,平均識別率80%以上,識別病蟲害的同時也能提供防治指導服務。“除水稻外,我們正在開發以蔬菜為主要對象的病蟲害智能識別軟件,將來還要擴展到其他農作物。”省農科院經信所農業信息技術研究室主任張立平告訴記者,有了這些病蟲害智能識別與服務系統,用戶可隨時隨地拍照或上傳作物圖片即刻獲得病蟲害的相應種類及防治方案。
截至目前,省農科院已采集80多萬張病蟲草害圖像,利用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建立了國內*的病蟲草害圖像樣本數據庫。“使用*新的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既可獲得*的圖像識別,又能提供數百種病蟲害解決方案的詳細描述,依靠APP后臺專家知識系統,農民足不出戶就可獲得病蟲害綠色防治*方案。”張立平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