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連續舉辦三屆的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瀘州邀請了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泰國、巴基斯坦、越南、以色列等國家參展,加強與 “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和長江經濟帶沿線地區開展農業交流合作,荷蘭吊架栽培、西班牙水培、以色列無土栽培等世界先進栽培模式和優良作物品種一一落戶現代產業園區。
挑戰 怎樣應對?
產業扶貧振興烏蒙
隨著瀘州港保稅物流中心、進口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制定口岸做大做強,瀘州農業發展迎來更多機遇,也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倒逼農業高起點定位、高標準發展,從長遠看有助于行業通過整合轉型,更加精干富于競爭力,助力鄉村振興。
烏蒙山區雖然貧瘠,赤水河谷卻是全國鮮食精品柑橘等特色水果*適宜種植區,2018年,古藺縣馬蹄鎮10噸甜橙出口加拿大,不僅創收,更是創品牌、強信心。
對于產業扶貧,李仁軍胸有成竹:“我們圍繞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通過 ‘公司+專業合作社+貧困農戶’等模式,跨區域建設扶貧產業園,探索推廣扶貧車間、飛地扶貧等新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甜橙、高山蔬菜、獼猴桃、生豬、肉牛等產業,構建特色鮮明的扶貧產業體系,古藺縣、敘永縣19801戶貧困戶、73511名貧困人口將通過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
肩負外向型農業的歷史傳承和當下新使命,使其對接鄉村振興,到2020年,瀘州將與全國全省同步實現小康,在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的同時,成為凸顯農業農村發展的臨港高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