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中國*重要的農產品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糧食。在各種糧食作物中,水稻是重中之重。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用常規育種方法中的三系配套技術育成了*個雜交水稻強優品種,并研制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三系雜交水稻的推廣,為解決中國人民“吃飽肚子”的問題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也把全世界水稻育種和水稻生產帶進了“雜交稻時代”。但雜交稻的超大面積推廣也帶來了問題。這就是為了保證高產,化肥用量越來越大,農藥和除草劑越用越多,水的用量也越來越大。
“綠色超級稻”簡單概括一下,就是針對既要高產優質,同時也要使得環境能夠可持續發展,有16個字的目標: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
“綠色超級稻”是中國科學家提出的,在農業部、科技部支持下,成為一個重要的項目。現在已經演變成國際合作,美國的蓋茨基金會已經將它作為世界國際合作的典范性項目進行推動,希望我們不僅能夠為中國培育“綠色超級稻”,還要為非洲、亞洲的不發達國家培育超級稻。
4月2日,由我國主導的*的國際農業科技扶貧項目“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在京結題。“綠色超級稻”(Green Super Rice, GSR)項目是在中國政府與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合資助下,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主導,作物科學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員牽頭,聯合國內外58家水稻研究單位,歷時11年,采用創新的綠色超級稻分子育種技術和策略,為中國和亞非國家培育了高產、優質、多抗(抗旱、耐鹽、耐淹、養分高效等)的GSR新品種140個,累計推廣面積1033萬公頃,為一帶一路國家創造巨大社會經濟效益。在一帶一路國家掀起綠色革命。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育種目標還要不斷地發展。關注需求發展,糧食生產不僅滿足人類吃飽肚子的需求,還要進一步關注人類的健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