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是古詩《鄉村四月》中關于春耕農忙景象的真實寫照。如今,這一景象正在被信息技術所改寫。據近日的《新疆日報》報道,在尉犁縣春播現場,耕地、平地、覆膜、播種等作業全部由搭載衛星導航系統的“智能拖拉機”完成;昌吉回族自治州2019年將繼續推行“互聯網+農機作業”模式,大力推廣衛星導航、精良播種、*施肥等節本增效技術……如今,“一臺電腦唱主角”已成為天山南北廣闊田野的嶄新氣象,這種“智慧春耕”的場景,向人們展示了農業現代化的美好圖景。
不只春耕春播,近年來,新疆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括生產、加工、銷售等都紛紛“觸網”。在農產品銷售環節,奇臺縣農村電商躋身全國典型縣20強。據商務部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奇臺面粉”作為糧油大件生活產品,以高品質、好品牌實現網上銷售430萬元,已成為糧油網銷產品的爆款。不難看出,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各種“智慧”模式在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的廣泛應用,取得了非凡成效,不僅有力助推了新疆農業的轉型升級,而且對推進鄉村振興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鄉村振興是一篇剛起筆的“大文章”,做好“三農”工作,利用信息技術打好“智慧”牌有很大空間。從農民角度來看,信息技術能真正解放農民彎曲的背脊,徹底改變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狀態;從農業角度來看,信息化可將這一產業引向智能高效的時代;從鄉村長遠發展來看,打好“智慧”牌,能*限度激發鄉村振興的潛力和后勁。
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作為農業大區,新疆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必須抓住用好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
近年來,新疆不斷加大鄉村信息化建設投入,鄉村通信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18年,為讓貧困地區群眾盡快通過互聯網拓展脫貧渠道、改善生活質量,新疆在深度貧困村大力建設農村光纖寬帶網絡,推動信息技術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進程中的廣泛應用,為各族農牧民帶來更多福祉。比如,通過“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手段快速提升了鄉村公共服務條件,使鄉村擁有與城市相對均等的公共服務水平;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拓寬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加大鄉村信息化建設力度,讓農牧民共享信息化成果,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的翅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