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的核心問題是穩定增收,穩定增收的核心是產業支撐。”
2019年是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整體脫貧“摘帽”的決勝之年。面對脫貧產業如何發展、貧困群眾如何增收的問題,清澗縣委、縣政府在1月25日召開的脫貧摘帽千人誓師大會上,以一句簡單卻擲地有聲的話語,吹響了該縣向整體脫貧“摘帽”目標沖鋒的集結號。
產業大聯動 創新促增收
“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創新扶貧產業體制機制,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至少有一項長效產業、有一人實現穩定就業,確保產業項目全覆蓋,讓群眾脫貧有抓手、增收有保障。用產業發展成效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致富能力,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而今,清澗縣依托產業全覆蓋力促脫貧攻堅的思路已愈加明晰。今年,該縣將堅持長短結合、遠近結合、大小結合原則,高位布局、強化統籌,圍繞縣域優質棗果、文化旅游、生態養殖、特色農業、傳統加工和新能源等6大優勢產業,在補齊短板上做文章,在增收致富上出實招。
其間,清澗縣將重點圍繞產業短板、基礎設施欠賬、民生需求,謀劃布局重點項目。按照相關規劃、意見要求,該縣將扎實推進示范村建設,結合三年環境整治行動,力爭把示范村建設成產業特色鮮明、創業就業充分、人居環境優美、民風健康淳樸、鄉村安定和諧、農民穩步增收、城鄉融合發展的典型樣板。同時,圍繞生態主體功能定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做好生態修復,不斷優化人居環境。
而在具備資源優勢、卻未能實現充分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方面,清澗縣計劃聘請國內*專家團隊,編制高質量全域旅游規劃,并圍繞“全國重要的學術研討基地、人才孵化基地、藝術展示基地、體驗創作基地”建設目標,堅持市場化運作思路,積極培育景區的旅游業態,實施空中游覽、驛站展館等項目,努力將路遙書苑、太極圣境、北國風光景區打造成國家4A級景區,并通過繼續舉辦紅棗文化藝術節,不斷提升清澗文旅品牌影響力。
石材加工業方面,該縣也計劃開發一系列融入名家書法、宗教、傳統民俗等元素的優質、特色產品,帶動一方群眾產業致富。粉條產業則注重強化技術攻關,加快相關質檢認證,不斷拓展銷售市場。此外,清澗縣今年還將采取多村聯建的方式,推進總裝機容量達3兆瓦的光伏電站建設,實現100個貧困村光伏產業全覆蓋,讓其真正成為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陽光產業”。
手中有訂單 種養心不慌
而在清澗縣長期的優勢、特色產業——紅棗產業方面,新的發展藍圖也已繪就。
近年來,該縣按照“東棗西果”布局,全面推進紅棗產業發展。今年9月,清澗縣北國棗業公司總投資3億元的紅棗深加工項目就將投產。該公司還計劃以訂單方式,面向全縣貧困戶收購商品棗1萬噸,且每公斤價格不低于3元。為此,清澗縣特要求紅棗優生區各鄉鎮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群眾返鄉務棗,組織群眾完成好訂單協議簽訂,并扎實推進棗樹“雙降”改造(計劃完成3萬畝)。
清澗縣還緊緊抓住山地蘋果產業發展機遇,發揮陜果集團的龍頭帶動作用,扎實推進3萬畝標準化山地蘋果園建設。其間,優先流轉貧困戶土地,安排貧困戶勞務,建立科學的果園管理機制,讓群眾長遠有產業、當前有收益。同時,該縣還依托“塬上清澗”“西部糧倉”等農副產品品牌,積極探索推行訂單農業,讓小雜糧、食用菌、薯類、蔬菜等特色產業有方向、有規劃地進行生產,讓農民“手中有訂單,種養心不慌”。
此外,清澗縣還將生態養殖作為推動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有力抓手,按照“群眾生產、協會監管、政府促售”模式,推進標準化、規范化養殖,實行統一品種、統一防疫,著力構建“合作社+貧困戶”“企業+農戶”的產業發展機制。
在此期間,清澗縣要求各鄉鎮全面建立養殖檔案和出欄預警機制,并將貧困戶產品全部納入政府銷售體系,借助國家衛健委定點幫扶清澗的有利機遇,促進綠色肉禽蛋產銷銜接,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提供保障。按照全產業鏈建設要求,該縣還將盡快補齊標準化屠宰、大型冷庫、糞便無害化處理等產業短板,確保生態養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