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產業“接二連三”這張牌,讓“土疙瘩”變成“金蛋蛋”?近日,重慶石柱縣出臺了電子商務質量提升實施方案,發揮電商對農業產業的支撐作用,助力特色農產品“飛”出大山。
力爭2020年農產品網銷3億元
方案明確,2019年,力爭建成功能集聚、服務*的電商產業園,引進一批知名電商和食品加工企業,依托特色產業培育形成10個以上網銷品牌,新增網店(含微店)100家,全年實現網絡零售額5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億元。
2020年,全縣基本形成普及應用深化、支撐體系完善、配套服務健全、產業相對集聚的電商發展格局,實現規模以上企業電商應用率達到80%,網絡零售額達7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億元。
“一園八區多點”布局電商
根據全縣特色資源及產業基礎,石柱縣將積極構建“一園八區多點”的電商空間布局,即“一園聚集、八區輻射、多點融合”,形成“1 8 N”電商綜合服務體系。
一園聚集:打造集“網貨加工 培訓孵化 公共服務 物流配送”等功能聚集的電商產業園。
八區輻射:按照“南賓片區農業觀光休閑旅游、下路片區調味品、西沱片區干鮮果、黃水片區有機蔬菜、悅崍片區有機大米、馬武片區茶制品、大歇片區干鮮果、中益片區中蜂生態養殖”產業發展思路,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電商基地聚集區。
N點融合:每年新建5個以上鄉鎮綜合服務中心,加強電商企業與農產品基地的對接合作,實現“N”點融合營銷,促進電商多元化發展。
兩種模式保障農民收益
基地收益模式:采取“集中管理、分散經營”模式,將農戶土地流轉給電商服務中心,不斷擴大“田間天貓”基地規模;支持電商綜合服務中心與專業合作社共建生產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吸納流轉土地農戶到基地從事生產勞動,獲得土地流轉費用和務工收入“雙重紅利”,形成“固定租金 勞務收入”的利益聯結機制。
電商收益模式:農戶以財政對電商產業園及鄉鎮電商服務中心的補助資金為股金入股,按銷量和利潤享受固定分紅和利潤分紅,力爭每年電商收益模式覆蓋10個以上的鄉鎮(街道)。
“三百行動”“六大工程”提質
百家傳統企業觸網行動:組建電商服務“突擊隊”,通過有償服務和公益行動,從攝影、設計、維護、客服、物流、營銷等方面開展一體化服務,實現100家以上傳統生產銷售企業產銷融合發展。
百家網絡店鋪提質行動:每年新增農副產品網絡店鋪不低于50家,每年培育增速超50%、總量超100萬元的網絡店鋪50家以上。
百名電商精英培訓行動:通過電商沙龍、現身說法、大眾講堂、專題研修等形式,積極開展普及和實操培訓,與知名電商企業或院校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每年培訓技術型人才100名以上。
電商產業園提升工程:加快建成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引進京東等知名企業共建縣級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立電商大數據中心,打造“一核多中心”的網貨加工中心。2019年,力爭實現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30家以上,其中電商服務企業5家以上。
物流體系提升工程:加快啟動建設綜合物流園區,積極推進電商企業“倉配一體化”運營,規劃建設三河、黃水、中益等快遞倉儲物流分中心,實行鄉鎮快遞物流“3 N”(3條環線 N條機動線路)的運營模式。
電商平臺培育工程:將本地電商平臺“源味石柱”打造成全市品牌電商平臺,利用知名電商平臺設立石柱平臺鏈條共享專區和專營店鋪,爭取阿里巴巴支持,在“興農扶貧”頻道開設石柱扶貧專區,拓寬產品營銷渠道。
網銷品牌引領工程:引進一批電商龍頭企業和知名網貨加工銷售企業,重點打造土家針織、手工布鞋等文化旅游類產品,三星香米、大歇黑花生、中益蜂蜜等初級農副類產品。2019年,完成10個以上網貨產品的培育打造,實現單類產品線上銷售超過5萬單,每年打造“電商”定制化品牌單類產品5個以上。
電商龍頭企業培引工程:引進知名電商平臺,共建電商產業園,打造生產、包裝、營銷一體化上行體系,培育一批中小型農產品網商,實現年網銷訂單50萬單。
萬畝電商基地提質工程:積極引導電商產業園、電商企業及電商站點直入農業產業生產端,持續做大“田間天貓”基地規模,實現電商供應鏈一體化發展,每年新建電商直采天貓基地1萬畝以上。采取“電商 鄉村旅游 加工 基地”模式,引導電商企業和站點與農產品基地負責人幫扶“結親”,電商產業園每家企業和農村電商示范站點“一對一”認領1個及以上農產品基地。通過采摘體驗、加工生產、訂單直配、線上線下銷售等模式,實現基地產品“資源共享”,每年成功對接5萬畝以上特色產業基地,推動農產品基地電商化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