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工作會議上獲悉,全省依托構建科教興農“一三五五”等政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機制,體系專家聯結服務各優勢主產區的基層農技推廣區域(鄉鎮)站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92個,指導建設示范基地803個,制定省市級地方標準107套,發布技術規程118套,集成推廣配套技術299項,覆蓋100個縣市區開展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生產示范。
2010年10月,河南省在全國首批啟動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先后集聚了120名專家成員,以小麥、玉米、花生、蔬菜、肉牛等12類農產品為單元,圍繞產業發展的重大、共性和關鍵技術問題,開展試驗研究、技術集成和示范推廣。自實施以來,體系先后研發了一批產量、質量和抗性突出的作物新品種,集成了一批節本增效、綠色安全、智能機械化的栽培技術模式,指導建設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技術適用性廣、示范帶動性強的試驗示范基地。
據統計,體系專家累計通過審定(登記)新品種247個,約占河南省同期總數的1/3,小麥、玉米、花生等品種選育水平全國領先,累計應用面積超過6.2億畝;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省級科技獎勵110項。其中,作為全省十八大以來農業領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小麥新品種矮抗58選育與應用(2013年)”,是提升全國小麥產量和實現全省大面積均衡增產的主力。“在我們河南,每4個饅頭,就有一個是用‘矮抗58’做成的。”該項目的主持人、原小麥體系育種崗位專家茹振鋼教授曾自豪地說。
“河南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在地方的延伸和補充,建立了以全省農業產業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任務生成機制和經費穩定支持保障機制,探索出了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的科教興農工作機制,通過整合資源,凝聚人才,壯大隊伍,引導創新要素資源向產業一線集聚,推動科技創新活動實現從科學研究、試驗開發到推廣應用的‘三級跳’,形成了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強大動能,是河南省農業科技領域*重大管理創新。”河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管理咨詢委員會負責人介紹。
為響應*扶貧號召,河南省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家長期深入全省脫貧攻堅一線,全體人員均在河南省“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和農業產業技術扶貧專項行動中擔任省直專家組成員。數據顯示,2018年間,12個體系在貧困地區開展技術服務宣講活動782次,受益群眾達9.7萬人次。其中,食用菌體系在全省21個縣開展技術培訓119期;體系撰寫的《河南食用菌產業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的作用》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全省依托食用菌產業脫貧人數約占計劃總數的20.2%。
“體系成功探索實踐了符合河南省情和農業科技創新規律的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從‘條塊化’研究到圍繞‘產業鏈’攻關,串起了農業產業科研‘一條線’;以跨部門、跨區域、跨學科創新機制集聚資源,形成了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服務‘一盤棋’,受到了科技界、產業界和基層的充分肯定、廣泛稱贊,科技支撐全省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框架基本形成。”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金劍介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