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江蘇省分會主辦的第十屆江蘇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展會上,一款抓蘑菇的機器吸引觀眾駐足觀看。質地柔軟的機器手掌輕輕抓起蘑菇,再靈活地旋轉過來放入指定位置。這是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電氣工程系研發團隊的成果。該系盧偉教授介紹,以褐菇為例,國內外基本都是人工采摘,由于其生長的環境特點,采摘具有一定難度,因此適齡勞動力相當緊缺。普通機械臂很難根據其生長環境自由伸縮。而該校研制的這款機器,解決了蘑菇采摘的“*后一公里”。“目前,來自國內和美國的用戶都有采購意向,今年底我們還會研制出更加智能化的4.0版本,實現自動行走、自動識別、自動采摘,整個大棚僅需一個人操控。”
農機不僅要走出去,“家門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也不斷提高。記者獲悉,去年江蘇農業機械化率達到84%,機械化作業成為江蘇現代農業發展的顯著特征,全程全面機械化生產模式逐步顯現。
現場不少南京農戶前來參觀。來自浦口的農戶邱永平說,自己承包了800畝田地,實行小麥、水稻輪作,過去小麥收割季遇到下雨天,要24小時連軸轉,現在用上了專業化收割機,七八百畝麥子兩三天就收完了,每天運作約15小時。
本次展會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4家企業參展,重點展示國內外“高端、智能、綠色”產品和技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