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紅花,又名西紅花、番紅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中藥材。同時,藏紅花也是國際上歷史悠久的天然色素、香料、食品添加劑(色素)和化妝品原料,還是名貴的觀賞花卉。
不過很多人也許并不知曉,我國的藏紅花曾長期依賴進口。藏紅花原產于地中海沿岸的希臘、西班牙以及小亞細亞、波斯等國,藏紅花*早可能于東漢時通過張騫出使西域從絲綢之路帶來我國,明代《本草綱目》將其列入藥物。因土壤氣候環境等原因,我國西藏并不產藏紅花。藏紅花經由西藏再傳入內地,并由此得名。由于西藏地處高原,心血管病患者多,而藏紅花是治療高原病的*藏藥,是西藏人的必備常用藥,藏紅花也因此出名。
在我國,藏紅花栽培的發源地也不是西藏而是杭州,它的栽培成功離不開原杭州藥物試驗場藥用植物專家鮑迪富、薛小紅夫婦以及龐阿土、陳善鎬的努力。
20世紀50年代,為保護利用中藥材資源,并引種國外藥用植物,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我國建立了四家藥物試驗場,承擔藥用植物的引種馴化栽培和推廣研究。1965年我國通過駐西德大使館引進了200個藏紅花球莖,分成4份分別安排給四家單位試種,其中40個球莖安排給了杭州藥物試驗場試種。龐阿土、鮑迪富和陳善鎬就承擔了這珍貴的40個球莖試種工作,薛小紅此后也調入試驗場專門從事藏紅花栽培推廣。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通過關鍵的種球防病處理,40個球莖有39個順利存活下來并成功得到了下一代,這是當時4家單位中*引種藏紅花取得成功的。
藏紅花在杭州引種成功后,他們根據在建德市三都鎮一帶多年栽培元胡的經驗,于1967年將藏紅花推廣基地定在當時的梓里鄉和村、黃泥山村一帶。當年從杭州到梓里鄉,交通很不方便,坐汽車到梅城以后,還要挑著種球和生活用品,坐渡船過新安江,再步行20多里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要開展田間試驗,還必須常年住在農戶家,他們也因此與當年*早一批種植藏紅花的農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藏紅花在三都鎮大面積推廣成功以后,國家藥材公司以杭州藥物試驗場和三都為基地,不斷向上海、江蘇和山東等地調種,推廣發展到各地,達到了國產藏紅花替代進口品的目標。因西德品種球莖偏小,產量偏低,國家藥材公司于1970年—1984年又數次從日本購買種球大、柱頭長而寬、花朵數多、產量高的品種進行栽培,西德種藏紅花逐漸退出歷史。
在栽培推廣實踐中,他們還因地制宜地開展科學研究。如根據日本的栽培經驗和浙江氣候特點,首創了“露地育球室內開花”的兩段栽培模式,在全國各地推廣,并發表了大量論文。現今,我國藏紅花人工栽培已遍布浙江、江蘇、上海、河南、新疆等地。建德也成了我國*的藏紅花之鄉,種植面積持續穩定在3000畝以上。隨著近年來大批工商資本介入藏紅花規模種植和產品開發,在杭嘉湖地區的傳統蠶桑區,藏紅花正成為“東桑西移”大趨勢下桑樹的替代經濟作物。
飲水不忘掘井人。如今,*早負責藏紅花引種栽培的龐阿土已經過世,薛小紅、鮑迪富也已年逾80歲。作為中國藏紅花產業的創始人和功臣,他們的歷史貢獻值得人們銘記。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