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山東壽光:大棚里的全國“菜籃子”
山東壽光:大棚里的全國“菜籃子”
農業網   時間:2019/4/14 10:30:00  來源:光明日報  閱讀數:488

  30年前,一場由冬暖式蔬菜大棚引領的“綠色革命”從山東壽光發起,解決了北方冬天蔬菜種類單一的難題。30年后,壽光的大棚蔬菜面積已發展到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2018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627元,蔬菜產業讓農民群眾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30年來,壽光成為全國人民的“菜籃子”,發展出以市場為導向、以安全為底線、以科技為動力、以品牌為引領、以標準化生產為抓手、以組織化發展為路徑的“六位一體”現代農業產業化“壽光模式”。

  增產轉向提質 從種蔬菜到“種技術”

  走進壽光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所展示的第七代大棚,吊掛式番茄種植、旋轉花卉栽培、現代化魚池的完美融合,讓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的美景中。那么,在一個大棚內是如何實現“魚菜共生”的呢?

  “我們將魚池的水作為‘營養液’提供給蔬菜,水中‘肥料’被吸收后再流回魚池,從而實現魚菜良性循環共生。”格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武學文介紹,這個大棚還配備了兩層保溫系統、環境自動控制系統、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等設施設備,使作物少受外界氣候的影響,給作物提供一個*生長環境。

  作為壽光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及銷售新業態的集中展示平臺,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集成示范區在近一年的開園時間內已接待62000多人前來參觀學習。從*代冬暖式大棚到如今的第七代大棚,壽光從種蔬菜到“種技術”,走上了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的發展之路。

  1989年,壽光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從遼寧大連瓦房店請來了技術能人韓永山,并帶領另外16名村民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幾個月后,17個大棚里的黃瓜被高價一搶而空,三元朱村一下子出了17個“雙萬元戶”。第二年,在時任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的推動下,壽光建起了5130個大棚,僅大棚蔬菜生產一項,全縣增收就達6000多萬元。

  如今,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很多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第六代,操作簡便,在手機上便可控制澆水、通風、補光,智能化十足。更重要的是,蔬菜都是進行貼碼銷售的,用手機掃它的“電子身份證”,便可顯示出農戶、肥料、種植情況等多項信息。

  “每天我們把蔬菜運到合作社,取樣檢驗合格貼上二維碼后,才能裝車運往全國各地。有了二維碼追溯功能后,每斤蔬菜可以多賣2角,平均一年可以多掙兩萬多元,這樣既讓大家吃到了放心菜,也提高了我們的收入。”三元朱村村民王聰說。

  近年來,三元朱村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樂義”牌蔬菜不僅豐富了國內市場,還遠銷歐美國家。

  全產業鏈發展 實現“買全國、賣全國”

  凌晨兩點到五點,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壽光農產品物流園里卻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輛輛貨車、農用三輪車和小卡車等交通工具從這里進進出出,交易大廳中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壽光本地的農民大多半夜開始摘菜,凌晨兩點送到物流園進行交易,來自上海、福建等省份的外地菜在凌晨五點開始交易,被送往全國20多個省份。”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彬雨介紹,如今,物流園每日的交易量都能達到近萬噸,日交易額超過3000萬元。

  農產品物流園的前身是圣城街道九巷村的老蔬菜批發市場,早在20多年前,這里就聞名全國。特別是“在壽光,沒有買不到的菜,也沒有賣不了的菜”這句宣傳標語更吸引了全國很多菜農和經銷商的關注。

  1998年,家在黑龍江的紀振男在電視上看到壽光的消息后,毅然決然地來到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從為別人裝車、看車做起,到成為業務經理,后來,他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人脈,創建了自己的果蔬公司,主營菜花、蓮藕、甘藍,生意越做越大,每天的交易額近200萬元。

  回憶起自己的創業歷程,紀振男也頗為感慨:“在老市場的時候,經常出現賒賬等情況。2009年,物流園建成后,采用一卡結算制,不需要使用現金,減少了我們的人工成本,非常方便。”

  如今的物流園不僅實現了蔬菜的“買全國、賣全國”,讓壽光蔬菜從研發、生產到物流、銷售全產業鏈發展,而且由物流園和專家共同研發的“中國壽光蔬菜指數”已成為全國蔬菜價格和交易趨勢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壽光也因此成為全國蔬菜的集散、信息交流和價格形成中心。

  可復制可推廣 質量興農標準先行

  “目前園區已有約3000畝大棚開始種植,全部建成后將直接帶動12000多戶貧困戶增收脫貧。農民們不僅可以獲得土地租金和合作社入股分紅,還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山東壽光魯盛農業集團董事長李勝介紹的正是由該集團在*貧困縣江西省于都縣建設的蔬菜產業*扶貧示范園,這座現代化園區給周邊的農民帶來了多重紅利。

  近年來,在壽光本土領軍農業企業的帶動下,壽光的蔬菜種植技術和模式正加速推向全國各地,目前已建成和即將開工建設的農業園區共200余處。

  30年來,壽光人在抓好自身蔬菜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把壽光蔬菜的技術、人才、標準、問題解決方案推向全國,帶動全國農民增收致富。如今,壽光常年有800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在全國30個省區市建設農業園區或指導蔬菜生產。

  然而,由于企業技術和個人經驗不同,推廣過程中曾造成一定的質量差異問題。不過,2018年7月,伴隨著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落地壽光,這一問題迎刃而解。

  不到一年時間,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依托壽光蔬菜產業發展優勢、成功經驗和創新潛力,不僅擬定了日光溫室番茄、黃瓜的全產業鏈標準,還在全市新建的18個重點園區率先推行統一農資、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檢測、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六統一”標準化管理,打造標準推廣應用樣板。

  走進18個園區之一的田柳鎮示范園區,先進的設施裝備讓人眼前一亮:大型水肥一體機、多功能植保機、智能溫控等通過物聯網實現智能化管理,每畝蔬菜每年可以節省60多個人工,節水超過40%,提高肥料利用率達50%,使每個大棚、每個園區都成為“綠色車間”“綠色工廠”。這些示范園區為加快蔬菜質量標準在全國推廣應用,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樣板。

  站在新的起點上,壽光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全國定位,以生產標準化、農業園區化、蔬菜品牌化、農民職業化、鄉村宜居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抓手,不斷賦予“壽光模式”新的時代內涵,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壽光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qf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