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兼具配組自由度高和育性穩定的優點,將成為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發展方向。
在此間召開的第三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上,袁隆平指出,*代中國雜交水稻是以細胞質雄性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三系法雜交稻,目前推廣面積約1億畝,但選育到優良組合的難度較大。第二代則是以光溫敏核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兩系法雜交稻,育性受氣溫高低決定,若遇異常天氣易出現制種和繁殖失敗。
“第三代雜交水稻是今后發展的方向。”他說,第三代雜交水稻是以遺傳工程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兩系法雜交稻,克服了三系雜交稻配組難度大和兩系雜交稻育性不穩定的弱點,雙季晚稻畝產超1000公斤,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此外,第四代C4型雜交稻具有光合效率高的優勢,預計2022年C4型水稻樣株可基本研究成功。第五代一系法雜交水稻,即通過無融合生殖固定雜種一代的雜種優勢,*新進展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在雜交稻中引入無融合生殖特性。預計第五代雜交水稻將在2050年左右研制成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