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證國家補貼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要確保有限的補貼資金真正服務于農業機械化生產,同時又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多年來,農財兩部持續推進補貼機制改革創新,著力提升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日前,農財兩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監管強化紀律約束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將“改進補貼資金申領與使用管理”作為機制創新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展補貼方案制定、補貼額測算、補貼產品投檔、補貼申請審核、補貼資金兌付、集中督導檢查、違規行為查處等一系列工作,加快推進“一站式”“*多跑*”服務改革。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農機購置補貼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達到“放管服”的要求。其中,*重要的就是把信息化和農機化有機地融合起來,通過這種信息化調動農業機械化發展,以達到*理想的規模或*的效率。為了進一步便利購機者申請補貼,《通知》規定,從2019年起,全面實行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常年連續開放,全面推行補貼資金使用情況實時公開,清理、取消補貼申請過程中不必要的限制性規定。推廣使用手機APP(含人臉識別)等信息化技術,開展非現場補貼申請、補貼機具核驗預約等服務,因地制宜開展補貼辦理。這一舉措利用技術手段,不僅提高了農機購置補貼辦理的效率,同時,能夠實現政策實施后的效率評估以及實現*的政策管理,也簡化了農機購置補貼辦理過程中各種不必要的證明材料,真正做到了讓科技做貢獻、讓信息多跑路、讓農戶少跑腿。
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規模大、參與主體多、實施鏈條長,具體工作繁重而艱巨。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結合“放管服”改革,以高效便民服務為目標、緊密結合當前工作實際、從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入手,刀刃向內、自我施壓,科學規劃審批程序,大刀闊斧地掀起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改革,著力推動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快速到位。此次印發的《通知》中明確了推行補貼申請受理和資金兌付限時辦理的相關規定,要求縣級及以下農機化主管部門在受理購機者補貼申請后,應于30個工作日(不含公示時間)內完成形式審核,并送同級財政部門。這表明了農機化主管部門深化“放管服”改革,尤其是著力提升農機購置補貼制度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嚴懲失信違規行為,創新組織管理和服務機制,為廣大農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決心和信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