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藥產業鏈中,國內企業主要為其做原藥加工,通過與跨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發展成規?;髽I,為其持續供應新產品。因此,農藥產業鏈的主要盈利環節集中在制劑及農資服務,超過整體盈利分配6成,其次是原藥,配套中間體的原藥企業通常利潤比較可觀。
目前國內主要供應原藥大品種包括草甘膦、麥草畏、草銨膦、菊酯、吡蟲啉等,梯隊原藥加工企業包括揚農化工、聯化科技、利爾化學、江山股份、長青股份等。
原藥業務規模不斷做大。過去,中國農藥企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給跨國巨頭供應原藥,全球大約6-7成的原藥供給來自中國,中國企業以進入核心跨國巨頭、獲得穩定的訂單和利潤為發展目標之一。我們測算,2017-2020年海全球有接近30億美元規模的專利藥過期受益于海外過期原藥產能的轉移,2020年國內上市公司市場份額占全球將超過21%。
農藥區別于維生素、染料行業的特點是品種更迭快,新產品層出不窮,因為要求低毒高效品種不斷替代高毒產品。整個行業需求增速不高,但因為供給端結構調整,品種替代性強,因此企業會通過結構性調整擴充新的產品,獲得成長性。換句話說,維生素、染料因為品種更迭少,集中度已經相對更高,農藥因為品種更迭快,會不斷出現集中度提升的邏輯,我們一直認為,這也是歷史上農藥估值相對高于染料、維生素板塊的原因之一。
龍頭估值仍低,安全考驗提升估值。(1)國企,對環保、安全更加重視,環保高壓下過去兩年基本未有被動式產停產或限產;(2)園區優勢明顯,且均為所在園區行業龍頭。揚農化工PE從歷史平均的15倍上升到了20倍以上,甚至25倍,利爾化學也是高居25倍。因此,在安全監管行動中,作為優勢園區的國企仍有望獲得估值溢價。而龍頭企業的估值提升,將帶動行業優質企業估值上一個臺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