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郁郁蔥蔥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位于嘉定區華亭鎮雙塘村,占地145畝,從2016年起試點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目前主要有72畝露天水稻田,4座龍蝦生產育苗棚,4座水稻大棚投入蝦稻輪作生產。據介紹,蝦稻共作模式講求水稻和龍蝦兩者互利共生,春季水稻育苗,經過15至25天左右放入龍蝦苗,讓龍蝦與水稻共同生長。小龍蝦幫助水稻除蟲,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水稻田則為小龍蝦提供遮陰避暑且干凈整潔的活動場所。該模式下,兩者品質與收益皆有所提升,且全程不施化肥農藥。一個周年可收獲“一稻三蝦”。蝦稻輪作模式利用稻田空閑時間進行小龍蝦生產。該模式將種植業和漁業有機結合,實現“一水兩用、糧漁雙收”的經營格局,既充分利用耕地進行養殖,又確保糧食種植面積。
去年,“郁郁蔥蔥”在嘉定區第三屆稻米品鑒及品種推介會上摘得”優質大米“獎項,3.5萬斤大米悉數賣出,嘗到甜頭的合作社負責人劉克坤并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去年底合作社新建了4座水稻大棚,于今春開始試水大棚蝦稻共作。劉克坤告訴記者,在大棚里種養水稻和小龍蝦的模式在上海地區尚不多見,若此次試驗成功,將帶來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水稻大棚育苗保溫性能好,采光面積大,便于通風,有助于煉苗,可縮短水稻成熟周期”,農技專家介紹,“郁郁蔥蔥”種下的這波水稻預計于今年9月中旬便可成熟,與露地種植同品種水稻相比,可提前整整2個月上市。此外,育苗和管理可以全部在棚內進行,不受天氣限制,將有效減少人力成本。劉克坤計劃再過10天左右將育苗棚內個頭適宜的龍蝦苗投放入大棚水稻田里,預計到今年11月左右可收獲第二批小龍蝦。
今年,郁郁蔥蔥首批春季商品蝦已面市,地籠里收獲滿滿,個頭大的,一只便有1兩多重。正值龍蝦季,交易者絡繹不絕。3月20日至今,合作社已售出400~500斤小龍蝦,每斤售價在40~50元左右。劉克坤表示,今年試點大棚水稻與龍蝦共作,不僅水稻可以提早收割,大棚內的恒溫條件還可以給小龍蝦帶來更好的生長環境。小龍蝦存活率提高,品質更好并有望更早上市、錯峰出售,在為農戶帶來收益的同時還能更早滿足市民的口腹之欲。
目前,嘉定在安亭、外岡、徐行各鎮蝦稻田種植量已達570畝,今年將進一步擴容,大棚共作模式試點成功后亦有望在全區范圍內推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