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黑龍江郵儲銀行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圖)
黑龍江郵儲銀行以服務三農為己任(圖)
農業網   時間:2019/4/16 13:55:00  來源:北方時報  閱讀數:357

黑龍江郵儲銀行服務三農

  農歷二月二,當記者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墾區七星農場再次見到水稻種植大戶路希強的時候,他仍然開著哈弗H6,看來他去年要把哈弗換成奧迪的小目標沒能實現。

  原來,今年的糧價比去年低了一毛多,收入少了十多萬元。路希強雖然沒換車,但是卻添置了一樣新式“武器”——無人機,用來噴灑農藥,花去了六萬多元。這不,剛剛過完年,郵儲銀行的信貸經理劉鴻巖又給他送來了好消息:今年貸款的信貸利率下調了,年利率降了一個百分點,一年可以省去幾千塊錢,這對他來說算是雪中送炭。更讓路希強高興的是,自己年年都希望降利率,而且國家每年的一號文件也這樣要求金融機構,郵儲銀行不僅真的兌現了,還能主動上門服務,甚至隨叫隨到,能幫得上的忙從來不拒絕,這才是貼心服務。

  針對農戶需求打造特色銀行。

  據郵儲銀行建三江支行三農金融部經理陳浩介紹,路希強已經是第三次在郵儲銀行申請小額貸款了,從*初的種植300多畝水稻到現在種植625畝水稻,年收入近30萬元,種地也已經完全機械化,他自己購買了收割機、插秧機、大馬力拖拉機……

  看著他的發展,郵儲銀行的工作人員由衷高興:這就是郵儲銀行服務“三農”的初衷——進步,與您同步。

  “全國農業看龍江,龍江農業看三江,三江農貸找郵儲。”郵儲銀行建三江支行黨支部書記、行長齊永華這樣告訴記者,近年來,建三江郵儲銀行堅持發揮“快、準、穩”的金融服務特色,堅持因地制宜、因農施貸、調整信貸結構、豐富信貸品種、提升金融服務便捷性,將自身打造成了一家符合農民需求的“特色銀行”。從2008至2019年2月末,該行累計放款56.5億元,其中小額貸款放款35.2億元,個人商務貸款放款1.99億元,小企業貸款累計放款11.14億元,房屋按揭貸款(主要是農場職工住房貸款)放款8.17億元。

  服務三農業務創新發展模式。

  據了解,郵儲銀行建三江支行首先把加強建三江墾區“三農”和互聯網金融戰略進行融合,著眼長遠做好規劃設計,立足實際謀好業務布局,加大資源投入,用*先進的技術服務*廣大的農村客戶,實現金融科技和農村金融同頻共振,將農戶網絡融資業務不斷做大做強做優。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該行密切保持與建三江墾區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進一步全面樹立互聯網思維,充分認識“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突破思維定式,加快傳統線下業務的線上化改造,將互聯網思維嵌入“三農”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中去,即將上線郵儲“農墾極速貸”。通過深化“大數據”應用,進一步簡化放款流程,提升農民用款“易得性”。

  該行還按照互聯網運作特點和規律,深入開展小額農貸產品服務創新,制定完善一整套與互聯網金融相適應的農戶網絡融資產品制度體系。推進模式創新,在各類農戶網絡融資模式推廣的速度、廣度、深度、新度上下功夫,重點針對涉農專業市場、農業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園區、農村產權改革等領域,因地制宜開展模式創新。

  同時,根據建三江墾區農戶農貸需求的特點,該行完善了風險防控機制,建立業務高質量發展的“防火墻”。構建以系統管控為主、人工管控為輔的風險管控模式,不斷完善客戶篩選、授信模型等系統建設,確保過程可控制,記錄可追溯。持續提升系統化風險管控水平,充分依托科技手段將制度規則和管理要求轉化為風控模型,嵌入到業務流程的關鍵環節中,提高預警監控的及時性、準確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同時加強與農擔公司、政府風險補償基金、保險公司等機構合作,提升風險緩釋能力。

  “面對同業的競爭壓力,我行將通過橫向對比,針對對方不足,利用自身優勢,突出郵儲銀行貸款規范、快速的特點,從細節服務著手,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齊永華說。一是做好受理服務。抽調善于溝通的人員受理,給客戶親和的感受,營造輕松的環境,使客戶充分信賴信貸人員,能夠積極配合受理人員填好各類表和初步的信息收集,提高前臺的受理成功率。二是認真做好貸后檢查服務。通過貸后檢查,在做好客戶回訪的同時,維系好業務關系,與客戶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qif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