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天氣回暖,萬物復蘇,黑龍江墾區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春耕備耕生產工作。在“豆都”九三管理局,春耕所需要的種子、生產資料已全部準備就緒,春播生產戰役集結號即將吹響。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種什么,怎么種?九三管理局給出的答案是,市場需要什么我們種什么。堅持這一原則,“豆都”九三管理局緊盯市場和政策導向,大力發展大豆專用品種種植,高油豆、豆漿豆、芽豆、腐竹豆……多個功能的大豆品種早已“未種先銷”,成為加工企業上的“香餑餑”。
選好豆品種找好“豆婆家”
作為“中華大糧倉”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黑龍江墾區西北部的九三管理局擁有400萬畝黑土耕地優勢,年種植大豆面積達22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360~400斤,大豆商品率達90%以上,被譽為“中國綠色大豆之都”。
九三管理局天藍、水清、地潔的生態條件,為優質、安全大豆食品專用原料生產創造了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70年的開發歷史,北大荒人在黑土地創造了非轉基因大豆生產上的“九三生產模式”和“九三大豆標準”。
“九三管理局區域內非轉基因大豆種植品種資源極為豐富,適宜種植的大豆品種有100余個,90%以上屬于高產、高蛋白、高脂肪品種。市場需要什么品種的大豆,我們就種什么品種。”九三管理局副局長張宏雷介紹說。
以優質專用品種布局為重點,九三管理局進一步細分九三大豆專用產品市場。今年,九三管理局計劃種植大豆235.4萬畝,占總播面積的62.3%;以豆漿豆、芽豆、高蛋白、無腥味為主的等專用品種訂單種植面積達140萬畝,比上年增加17%。
“今年,我們主要種植黑河43、龍墾332、北豆37、金源55、龍墾3302等5個大豆品種。其中,黑河43種植19.6萬畝,占大豆總面積的70%。這個品種大豆蛋白含量達41.8%,是豆制品的優質原料。”鶴山農場有限公司副經理岳遠林介紹。年初,杭州祖名公司與鶴山農場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場價0.05元/斤的價格簽訂了3萬畝該品種的大豆,打造祖名高質量專用綠色大豆原料基地。
據了解,在五個大豆品種中,龍墾332為高油大豆,脂肪含量為21.55%,全場種植4.2萬畝,已經與大連興龍墾簽訂訂單,用于生產豆粕和豆油。鶴山農場有限公司大豆訂單種植面積20萬畝,占大豆總面積的71.4%,*實現專用品種種植。
“能把高蛋白大豆按照水溶性、凝膠性細化到哪些品種適合做豆漿、哪些品種適合做休閑食品,這么*的專用品種種植在全國*一家。”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豆制品專業委員秘書長吳月芳對九三大豆專品種種植給予高度評價。
以品種專、品質優為標志的九三大豆,贏得了諸多國內知名大豆加工企業的認可,已經成為禹王、燕之坊、祖名集團等企業的優質大豆原料基地。
為了確保大豆專用品種的品質,九三管理局充分發揮大豆生產組織化、機械化、集約化程度高的優勢,*實現了專用品種種植、專用品種收獲、專用品種貯藏,不斷滿足大豆食品加工企業專用原料的需求。
以豆生金,熠熠生輝。九三管理局以打造“中國大豆食品專用原料基地”為目標,堅持實施“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品種專用化、經營市場化、發展產業化、產業品牌化”的“六化”戰略,舉全局之力托起這顆“金豆子”。
養好黑土地種好優質豆
“黑土地就是我們的命根子,既要種好也要養好。”九三管理局農業局局長呂彥學說。
綠色發展要有可持續性,農業生產不能竭澤而漁。從源頭把關,養好黑土地,讓天更藍、土更肥、水更清,生態更優美。突出“綠”字,九三管理局推行一系列綠色生產措施。
九三管理局*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286工程”,即在生產端確保實現綠色化、標準化“兩個全覆蓋”,深入實施“三減行動”“三品一標”認證、生產技術標準和可追溯體系建設、專用品種種植、訂單農業、農業綠色高質高效創建、耕地輪作休耕、保護性耕作”八項根本措施,確保實現“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核心競爭力高、職工收入高”的六高發展目標。
在尖山農場有限公司科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土壤成分實驗,通過化驗不同地塊的土壤元素結構,給出不同的施肥建議,進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投入,促進產量提升。
“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就補充多少,通過實驗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尖山科技服務中心主任姜凱研一邊做著實驗,一邊向我們介紹。
今年,該農場共采集550個土壤樣本來開展測土配方實驗。以實驗數據來科學制定施肥配比,有效落實農業“三減”,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除了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以外,還通過降低種植密度、施用有機肥等措施,*終實現化肥畝均施用量比上年預計減少8%。
讓每一粒大豆都“有源可溯”,保障舌尖上的大豆食品安全。九三管理局重點打造了“互聯網+農業”基地,實時對作物生態和生產環境實施檢測和控制,形成“生產有記錄、產品質量有檢驗、產品上市有標識,質量安全有追溯”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目前,全局綠色食品大豆種植認證面積達到140萬畝,有機食品大豆種植認證面積達到34萬畝。
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九三管理局把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藏糧于技”“藏糧于地”戰略,提高農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了農業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多普勒氣象雷達預報體系、有害生物預警防控體系、測土配方施肥體系、農作物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和智能化數字農業應用體系。
目前,該管理局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7%,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0%,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5%。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增強,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九三大豆。
培育好品牌走好奮“豆”路
在4月初剛剛落幕的2019年中國(長沙)國際大豆食品加工技術及設備展覽會暨第四屆中國大豆食品節上,九三大豆及大豆加工產品“借船出海”“攀高結貴”。在展會上,九三管理局已與130多家企業對接,達成合作意向21個。
“450克的有機大豆賣上了31.9元!”經過精選、分類包裝、分類銷售的豆漿豆、豆粉豆、腐竹豆、菜芽豆等專用大豆賣上了品牌價。今年,大西江農場有限公司與北大荒糧食集團簽訂了3萬畝有機大豆訂單種植,精選的九三大豆已經在東北25家家樂福超市進行銷售。
近年來,九三管理局以打造中國大豆食品專用原料生產基地為己任,不斷強化九三大豆基地和品牌建設。先后獲“中國綠色大豆之都、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原生大豆標準化種植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稱號。九三大豆成功入選“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十大區域品牌”和“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并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組委會推介農產品。
九三大豆這張北大荒“黃金名片”在萬眾矚目下,越擦越亮。*次推介會,使九三大豆、綠色食品成功進入了全國各大城市。一個個平臺,“炒”熱了九三大豆和“豆都”品牌。幾年來,全局參加各類展銷會、博覽會、貿易洽談會30多個。
“我們的大粒黃豆,不僅跟一般的黃豆不一樣,還因為九三大豆的品牌效應,每斤價格在一塊九左右,比普通的黃豆高出一兩毛錢,這樣每公頃能多收入800多塊。”紅五月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戶董自寶高興地說。
“現在國家政策這么好,尤其對大豆種植支持力度這么大,我們更應該把大豆種得更好、賣得價更高。”鶴山農場有限公司*管理區種植戶何玉龍興奮地告訴記者。2019年,這個管理區預計種植大豆1.9萬畝,占總面積50.3%,全面積實現*專用品種種植。
腐竹,富足。九三人把腐竹當做富民產業。全局腐竹企業從2014年開始發展,到2018年達到11家,已成為黑龍江省*的綠色腐竹生產基地。短短的5年,腐竹企業從無到有,再到遍地開花,正向“國家綠色有機腐竹之都”邁進。
目前,管理局正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全力培育大豆精深加工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全局現有大豆精深加工企業21家,年轉化大豆12萬噸。已形成了以腐竹、豆粕、豆粉、休閑食品等產品為主導的大豆食品產業格局。
九三大豆從一粒豆變成一個產業、一個品牌,只為了“中國的飯碗多裝九三大豆”這一奮斗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