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種植產業扶貧長短期結合產生持續收益?”這個問題是產業扶貧面臨的一個大難題。近日,由湘移農林扶貧先鋒隊和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路口鎮花橋灣村共同召開的*扶貧戶會議,給出了解決這個難題的良策。
會上,湘移農林扶貧先鋒隊與村里27戶、87位村民簽訂扶貧協議,達成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共同進行高品質果樹種苗育苗和種植高端新品種水果同步發展的長效扶貧項目,并就具體的合作形式及利益分配等問題進行了現場答疑。
打破信息壁壘
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我們保證,一*回收種苗,二將有保底收益分紅。”會場,湖南湘移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宋希話音剛落,現場立馬響起了熱議聲,“按照合作社的股份比例,分配種植利潤收益給我們,這個事搞得!”“既然政府牽頭,公司肯定靠譜,而且半年就能獲得收益,我要簽。”
宋希所講的回收種苗、保底收益分紅皆為湘移農林與花橋灣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的長效扶貧項目協議中的承諾。湘移農林與花橋灣村合作社采取共同出資的方式,將用6年時間在湘移基地培育高品質果樹苗,讓貧困戶不僅能通過勞動獲得工資,還能獲得分紅,提高積極性。
“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用地入股,產生效益后也能獲得一定回報。”湘移農林在技術學習上給予貧困戶全力支持的同時,還將協助農戶擁有更多選擇,*程度給予農民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推動產業長效發展。
“流轉村里土地共230畝,果苗和水果的銷售都不是問題,所以我們有底氣承諾。”湘移農林專注于經濟林種苗研發,積極探索農業種植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形成了以經濟林種苗為核心的“農業+互聯網”、線上線下同時運營的模式,不僅打破了農業信息壁壘,也打通了行業信息的不對稱,對于未來公司的發展、合作社和貧困戶的收益,宋希很有信心。
聚焦果品產業
抓住綠色發展紅利
“果品產業現已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農業種植產業。”路口鎮副鎮長楊進昌認為,果品產業在國內外市場前景廣闊,是發展地方經濟和帶領農民致富的優勢農業產業,且花橋灣村林地面積有4500余畝,發展果品產業是*選擇。
“既能獲得固定收入,又能掌握種植技術,脫貧只是時間問題。”花橋灣村村民對未來充滿期待。從被動種植到主動了解、有選擇性種植的轉變,是此次扶貧項目的一大亮點,在政策、技術、資金等的全面扶持下,村民們種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
楊進昌對于這個項目同樣充滿期待。在他看來,此次通過政府牽頭、企業技術加持,“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將推動農業產業扶貧長效發展,可以讓扶貧資金真正起到“造血”作用,同時也能助推村集體經濟的壯大。
接下來,三方還將進一步探討合作模式,在苗木品種選擇、種植技術培訓上下“硬功夫”,為全村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打好堅實基礎,努力提升產業扶貧“輸血”“造血”的功能,推動產業扶貧在農村落地開花,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