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民、劉奕清、蘭建彬、廖欽洪、張文林、吳中軍,他們是重慶文理學院的教授、博士,也是我市*一個獼猴桃科技特派員團隊。這個在一線奮戰了好幾年的團隊讓所在貧困村的獼猴桃產量翻了3倍。
不僅是他們,西南大學科技處副研究員陳文銀、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草業研究所所長張健、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王劍副教授、西大園藝園林學院副研究員李曉林、西大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李勇等專家,還利用春節假期前往云陽指導當地畜牧業發展……
近日,來自重慶市科技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他們已向各個區縣選派市級特派員928名、區縣級特派員1500名。
科技扶貧
讓獼猴桃產量翻了3倍
這幾年,唐建民和團隊隊員時不時會到黔江區中塘鄉興泉村住上幾天,“我們的任務就是因地制宜地定制‘標準化技術鏈條’,讓獼猴桃產量增加。”
原來,在科技特派員到中塘鄉之前,雖然當地獼猴桃種植面積很大,但收成很少,“全國平均畝產1500斤左右,這里只有200-300斤,而且品質不好。主要是缺乏技術,獼猴桃潰瘍病又很嚴重,嚴重時造成絕收。”
看到這種狀況,隊員們根據實際情況,從脫毒種苗到樹體管理、病蟲害防治、花果管理等方面著手建立標準化技術鏈條,“按照這樣的標準種植、授粉等,產量已經提高到現在的每畝1000斤左右,比*開始翻了3倍,收益自然就好了。”
目前,興泉村及周邊村,共種植了7000畝的獼猴桃,“下一步將通過改善授粉質量、改善套袋、避雨栽培等手段,提一步提高產量。”唐建民說,授粉是獼猴桃結果的關鍵,而改善套袋則保證其不會受太陽灼傷,避雨栽培就是給果子打一把透明“傘”,“獼猴桃潰瘍病的傳播主要是風雨傳播,通過這把‘透明傘’,能把小環境控制住,切斷傳播的主要途徑,提高產量和品質。”
一心扶貧
春節也在田間地頭奔波
春節對很多人來說是長假,但對科技特派員來說卻是另一個工作時間。在春節假期期間,重慶的科技特派員們已經忙碌在各個區縣的田間地頭。
今年2月11日,剛剛結束在云陽縣的工作后,科技特派員陳文銀等一行五名專家匆匆開車返回重慶主城區。
“我們都是雙重身份,平時都是在做好本職工作后為對口區縣、鎮村服務。”陳文銀是重慶市級科技特派員、西南大學科技處副研究員,這次與他同行的還有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園林園藝、資源環境等專業的科技特派員們。這次前去是為云陽縣規劃建設的牧場及奶牛產業鏈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論證。因為擔心春節假期一結束單位里工作忙,于是利用假期來為對口地方進行服務。
在這個專家團隊里,有重慶市畜牧科學院草業研究所所長張健,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王劍副教授,西大園藝園林學院副研究員李曉林,西大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李勇。雖然說起來是發展畜牧業,但在工業化的今天卻涉及牧草種植、青貯玉米基地建設;奶牛養殖技術及疫病防控技術集成;糞污處理及綜合利用;奶產品生產及銷售模式等各個方面。這次專家團集體出動,就是通過調研,集成相關技術進行示范,形成全產業鏈有機循環,提高產出、擴大銷售、科學解決糞污并充分利用,讓現有企業提質增效,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扶貧攻堅
派出了兩千余名科技特派員
“科技特派員是我們科技扶貧的重要抓手。”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已經向各個區縣選派市級特派員928名、區縣級特派員1500名,安排專項經費3000萬元,積極探索科技特派員公益培訓、技術入股、技術合作等多種模式。
同時,還建立完善“重慶市科技特派員管理系統”、重慶市科技特派員微信公眾號和“特農淘”APP等信息化平臺,推動科技特派員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常態化和優質農產品推廣銷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